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829
强村实招破译富民“密码” 和顺古镇:一座“活”着的古镇 第十四届喀交会举行 条条农村路 处处皆风景 村民共商量 例会事事清 “农二代”返乡接棒 续写兴农故事 安徽阜南:“接诉即办”解民忧 图片新闻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强村实招破译富民“密码”
· 和顺古镇:一座“活”着的古镇
· 第十四届喀交会举行
· 条条农村路 处处皆风景
· 村民共商量 例会事事清
· “农二代”返乡接棒 续写兴农故事
· 安徽阜南:“接诉即办”解民忧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和顺古镇:一座“活”着的古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见习记者 赵子萌

  走进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远处稻田青绿,近处清溪潺潺,生态之美尽收眼底;过牌坊,踏双虹桥,穿小巷,观传统民居白墙黛瓦,处处皆能感受文化的厚重;转进菜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稀豆粉,才算是真正开启了古镇的生活。

  和顺古镇,是一座“活”着的古镇。生态、文化、生活,这三者构成了古镇发展的全部,彼此依存,缺一不可。

  生态是底色,是古镇的形,也是不可动摇的责任。和顺镇党委书记彭海邦说:“2023年,我们在古镇周边的湿地监测到了280余种鸟类,这得益于优质的生态资源,也是生态保护的成果。和顺古镇在保护、传承、开发一体化发展中,田园、水系、古木、鱼鸟等构成的生态圈已经与古镇实现了完美融合。”

  这些重要的生态元素,正在为和顺古镇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游人登临古楼,倚窗而立,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悠坐游船,拨水戏鱼,动静之间饶有乐趣;踏足田园,回望古城,浓浓乡愁涌上心头。

  文化是核心,是古镇的魂,是坚定不移的传承与守护。600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侨乡文化、宗祠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和顺古镇开放包容、彰显个性的文化内涵。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有了古镇的生生不息。

  作为和顺古镇开发运营的主体,柏联和顺公司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理念——传承文化,首先是保护。古民居、古街巷、古树等,这些文化的载体能让古镇保持原汁原味的风貌,都是重要的保护对象。文化只有把它呈现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才能更好地去传承。

  公司总经理谢金汶说:“将600多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呈现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邀请文化顾问,挖掘古镇的文化人物、文化故事,在古镇里打造文化长廊。就连街巷的设计、设施的布置也都会尽力与古镇文化相融合。”

  不论是生态保护,还是文化传承,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古镇、发展古镇,而守护与发展的落脚点正是这里人们的美好幸福生活。

  和顺古镇与一些古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原住居民仍然居住生活在这里。这里坐落着一家规模较大的乡村图书馆,不少居民晴耕雨读;古镇菜街街角的那家稀豆粉小摊,在固定的时间总会出现在那里;用红布包把孩子背在背后遛弯的妇女,三三两两站着,有唠不完的家常……

  古镇的不断发展,也为居民带来了丰厚的回馈。80%的当地居民是柏联和顺公司的员工,有着稳定的工资收入;有的居民将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餐厅,借着古镇的“流量”经营致富;5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到公司发放的养老金,幼儿还可以享受幼教基金。居民们都笑着说,腰包鼓了,日子美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