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专题 日期:20231213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0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朱跃军 应佳丽 陶佳宁 朱伟跃 郑丽佳 蓝王燕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武义县花田美地景区。 何啸江 摄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武义县田庐文创园。 蓝王燕 摄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武义县田庐文创园。 蓝王燕 摄

  

  

  奔跑吧!武义“新农人”

  

  武义县花田美地景区。 李恩光 摄

  田野、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萌发希望;山林、远山里,一群人忘我耕耘。“千万工程”历经20年风雨兼程,深刻改变了浙江省武义县的农村面貌,造就了一大批美丽乡村,也引来了一大批到乡村追梦筑梦的“新农人”与农创客。武义县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特别将他们的故事作为身边的榜样力量广泛宣传,从一人的筚路蓝缕看一域的山乡巨变,集中展示新时代武义“新农人”的担当使命。

  穿过茶园与花海,遇见欧式城堡——走进花田美地,这里以“时尚、浪漫、亲子”为形象定位,以花海为主题,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借鉴欧洲乡村风情,升华东方生活美学,是一个集观光旅游、诗意旅居、亲子娱乐、水果采摘、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复合型高品位国际田园度假村。而正是有一群“新农人”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才能打造出这样一个梦幻庄园。

  

  梦中田园的“规划师”——赵银锋

  十几年前,因为工作原因,赵银锋曾一度密集地去了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考察,国外农村的干净、质朴、优美,吸引了大量国人不远万里赶去欣赏。“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农村建设成画卷般的田园呢?”赵银锋说。

  从农村走出来的赵银锋,在杭州求学工作了10年,后来回到嘉兴创业10年,兜兜转转,最后又来到武义农村,成了一位“新农人”。“为了寻找‘梦中情乡’,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只有这里山不是很陡、水不是很急,四周包围感刚刚好,和我理想中那个田园山水如出一辙。而武义政府的真诚和开放,让我觉得更有信心。”赵银锋说起“花田缘”,情真意切。

  走进花田,移步换景,全方位诠释花花草草、茶园树木巧妙搭配的生机和灵动。“美丽”是花田的底气,也是基础。2015年至今,赵银锋把在全世界看到的美好在这里呈现,把建设国际标准的美好田园“真情”落在武义的自然山水中。

  整个花田美地没有复制网红打卡点,尊重原有山水地形因地制宜。比如保留茶园,按照弧度点状种植樱花;规划花海线条色块,让其在大地上交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欧洲花园借鉴皇家园林标准,严谨的中轴对称建筑比例,让艺术美学与东方田园相融合。赵银锋说:“花田一定是美的,很多地方拍照要找角度,调整构图,但花田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一样,怎么拍都必须好看。”

  花田里大大小小有几千棵树,为什么种这个位置?选什么品种?什么时候开花、变色、落叶?难以想象,作为一个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赵银锋,对这些竟然都了如指掌,“花田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你拍一张照片发给我,我都可以精准定位。”

  在搭建内容的时候,赵银锋更想营造的是一种“出世”的生活节奏,一种“品质”的生活方式。花海、牧场、射箭、水上运动、卡丁车、庄园酒店、骑行、商业街……这些内容组成了现在的花田美地。通过艺术和美好重塑乡村田园,丰富项目与业态增加生活意趣,营造出无数东方田园里令人心仪的生活场景。

  作为一名党员,赵银锋把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了景区所在乡镇。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聚焦景区建设、产业共富等问题,悉心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所期所盼,通过向周边农户“问计问需问效”,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18个。特别是针对群众致富需求,通过投资花卉、粮食、水果、水产等多个产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工作。他说,花田美地近10年的探索,最终就是希望能反哺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在赵银锋心目里,这个“田园梦”投入不设限,建设没有休止符,“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依托‘花、茶、山、水’的田园生态,研发设计出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产品,强化旅游品质意识,全面实施精品工程,以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出有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艺术乡建的“筑梦人”——徐成斌

  坛头村内,青砖灰瓦,曲径通幽,一幢幢古建筑错落有致。坛头村外,千亩湿地、成片松林、成群白鹭,勾勒出一幅“山村水郭”的诗意画卷,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心中的桃花源。

  艺术乡建,正在变成活化乡村历史文脉的催化剂。坛头村的艺术氛围,得益于长期生活在此的文化人,他们大多因一位企业家结缘坛头村,他就是浙江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带头人徐成斌。

  1971年出生的徐成斌是兰溪人,2006年,他来到武义创办了浙江嘉美厨具有限公司,主营厨具出口,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闲暇时喜爱读点书,写点诗词。“结缘坛头,纯属凑巧。”徐成斌说,工作之余时常会走进坛头,远离城市的嘈杂喧嚣,在这宁静的世外桃源感受一段悠然自得的惬意时光。

  2017年,徐成斌在坛头古村成立了浙江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投资500万元,租下村里的8幢搁置老屋,以“民宿+文创”形式打造田庐文创园。之后又投入500万元开始了二期开发建设,新增乡村美术馆、青年旅舍、音乐主题民宿、婺窑工坊等业态,进一步延伸文创产业链,输出更多文创产品。

  取名田庐,是徐成斌基于传统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而田庐文创园的成立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这几年,徐成斌给我们村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引进了多家投资商,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愿意回乡发展。”这是村民对他的认可。

  正因徐成斌用心经营田庐,真心相待村民,在2021年坛头村村“两委”的换届选举中,来自外乡的他高票当选为村干部,这也成为武义当地的一件稀罕事。

  “文化内涵,是田庐背后最珍贵的东西,也是支撑坛头欣欣向荣的关键。”徐成斌介绍,和其他旅游小镇相比,在坛头看不到任何的商业气息,没有商铺小贩,没有成堆的纪念品,没有琳琅满目的小吃,村庄依然保存着它最初的那份恬静,一尘不染。

  艺术乡建要真正扎根乡土,必须要有乡建载体,要有艺术阵地。田庐落户坛头村以来,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生态文明为追求,以建设田庐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目标,积极配合县、镇、村各部门开展各项文旅活动和招商引资。

  举行湿地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国际瑜伽大会、生态运动会等活动;定期举办诗会、书画会、读书会、汉服节、美食节、团建研学等文旅活动;牵头成立武义县生态文明促进会,通过促进会志愿者的各种公益活动,宣传“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吸引市县各种社会组织入驻坛头村开展各种活动,至今已有近50家社会组织入驻坛头,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一花引来百花香,在徐成斌的穿针引线下,坛头村被选为艺术乡建重点推进村,诗人冷盈袖,画家朱志强、包剑良,民间文艺家陈金生、陈英华、童志新等成为坛头村的驻村艺术家,利用乡村艺术馆开展各类活动,用文艺因子激活了坛头的乡村资源。

  经过5年持续的艺术乡建,坛头拿下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村、浙江省艺术乡建示范村等荣誉,探索出了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奇之路。全村集聚了20多个文化产业业态,集体经济收入由5年前的5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00万元。

  

  装点风景的“美容师”——文树芳

  在四川农村长大的文树芳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喜欢乡间田园。她说:“芬芳的花草,给人带来自然的纯净与美。”因为这个喜好,文树芳大学选择了农学专业,成为了一个专业的“花农”。

  2015年邂逅武义花田美地,文树芳觉得这里就是她梦想中的“乌托邦农场”。然而万事开头难,花田花海的建设远没有文树芳想象的简单。要想种出漂亮的花海,土壤是最重要的因素。“这里原来是水稻田,我来的时候已经杂草丛生。”为了将水稻田改成旱地,文树芳熬了几个通宵,利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将地形分布梳理了一遍,重新做了规划。

  初到武义的她,不懂当地的方言,该用什么方法跟当地农民沟通,是她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刚开始他们讲的都是武义话,只有几个稍微年轻一点的帮我当翻译,他们也不是很认可我,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的,肯定什么都不懂。”面对质疑,身为党员的文树芳没有退缩,而是用坚韧的毅力迎难而上。她每天跟花农们在一起“摸爬滚打”,用实践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将花田里每个地形、花型以及花的高度、色彩搭配和种植的密度,都清清楚楚地印在了脑海里。

  在文树芳看来,“新农人”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个有情怀的职业。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生产组织方式。文树芳说:“我们想要让花田成为更多人的后花园,因此怎样在一年四季让他们都有鲜花可以看,都有美景能欣赏,是我现在重点要攻克的难题。”

  

  盖房子的“工程师”——徐国兴

  “欧洲建筑有几个特点,就是采光利用设计较好、外立面比较仿古、屋面坡度较陡。”徐国兴在花田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管理园区的工程建设。据他介绍,景区里的城堡酒店和欧洲花园等都是参照欧洲建筑风格而建,“这一片区域除了城堡酒店,还有36栋酒店和民宿用房。”

  放眼望去,园区内的欧洲花园、野奢茶厢、射箭馆、文创商店、数据化中心、游客中心、网红厕所、一叶咖啡、西餐厅等建筑也都出自徐国兴之手。“目前还有近20个帐篷酒店正在规划中。”

  1979年,学习施工管理专业的徐国兴一毕业就进入了工地,成为武义最早的一批二级项目经理之一,曾经自己承包做工程。2016年,52岁的徐国兴刚刚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武义,机缘巧合下与花田相遇。

  “我觉得种花追肥要少用,尽量用基肥,像草花追肥后会长得很大,雨下大点就翻掉了,就不好看了。”虽然是老一辈农村人,但一直在工地的徐国兴从来没有干过农活,花田对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开始我也什么都不懂,来这里以后开始学习和思考农业知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有乐趣的。”

  景区内的各种花,徐国兴在一开始也全都不认识,但现在,都能清楚地说出每一种花的名字和生长规律。他会参与景区的农田改造,说起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也很有心得,还会自己找植物样本进行记录研究,“这棵梅花会在每年的1月20日开花,这片樱花会在每年的4月20日绽放。”

  到了花甲之年的徐国兴几乎天天都在景区,“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在花田度过,这些年看着景区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徐国兴不打算马上退休,他还要在这里继续“发光发热”。

  

  造橘海的“耕耘者”——王忠广

  “每棵果树都要仔细看一下,上面的枝叶都是刚修剪过的,但这个地方的修剪要注意让光线能够充分照射到。”在满目金黄的橘园里,花田美地农业块管理人王忠广正精心指导工人进行枝叶修剪。

  王忠广是个地地道道的武义人,此前在嘉兴的一个农场从事管理工作。2017年,决定回乡发展的王忠广将柑橘中的“爱马仕”——红美人带到花田,新建了100多亩的果园,开始打造一片专属花田的“橘子海”。

  “我们要种这个橘子的时候就定了一个标准,东西好不好,首先安全最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品质。”由于原先果园在种植前土壤环境比较差,身为党员的王忠广,这个时候充分发挥了突击手的作用。他勇于创新突破,大胆尝试深改土壤,从疏松度和有机度着手,改善土壤生态。此外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均为无污染原生态有机肥,针对果树病虫害问题采取预防在先的方法,利用果树自身的免疫力来提高树势,确保柑橘的质量安全。

  5年时间,王忠广见证了花田美地不断建设优化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花恬橘”的成长壮大。2022年,“花恬橘”取得了浙江省十大精美红美人的称号,这也是武义柑橘栽培史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花田美地的果园面积虽然不大,但在管理创新方面却展现出高水平。很多柑橘种植户专程会到果园来与王忠广一起交流经验,王忠广都会乐于分享。“做农业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做农业的人一定要有一份匠心。”王忠广始终认为,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的创新是最重要的,用高标准、富有创新的技术来做农业大有可为。

  

  经营管理的“CEO”——傅家璁

  “我早上一般会先开着巡逻车在园区里面转一圈,看看开园迎客准备情况,员工有没有需要帮忙沟通解决的事。接着就是开会布置各种任务,平时也会有商务合作接待、新人面试等事情。”傅家璁主要负责花田景区管理营销和行政人事方面工作。

  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后,傅家璁曾在繁华的大城市过着朝九晚九的生活。然而,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让她感到疲惫、空虚和茫然。后来,她选择回到武义,来到了花田,“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好。”

  在这里,傅家璁碰上了一群朝气满满、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作为一名“90后”,除去日常工作外,她还会抽时间和同事一起拍拍视频、做做直播,线上售卖景区种植的农特产品,比如花恬橘、花恬柚等,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慢慢的,她从不懂旅游、不懂营销的“职场小白”逐渐成长为业务熟练的“新农人”。“虽然在大城市机会众多,但很难凸显自己的价值。”在傅家璁看来,农村并非是远离梦想的边缘地带,而是实现梦想的广阔天地。

  据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已开放游客服务中心、花之秀庄园酒店、欧洲商业街、朵朵牧场、爱心屿、卡丁车俱乐部、骑行俱乐部等多个重点板块。接下来,景区还将陆续推出青年音乐节、篝火晚会、打卡集章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并规划增加旅拍、攀岩、水上运动、水上乐园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游客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花田是开满梦想之花的地方,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们,让更多人来到武义乡村,感受到武义乡村的美好。”傅家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新农人”的队伍,为乡村发展作贡献,让家乡更有活力和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