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题导航 |
 |
· | “小修小补”回归,关键在“规范有序”
| |
· | 图片新闻
| |
· | 让农村“煤改气”暖得更久
| |
· | “反诈菜场”有“花”更要有“果”
| |
· | 麦穗花篮
| |
· | 麦穗花篮并非一定造成浪费
| |
· | 乐见麦穗花篮为农民创造价值
| |
· |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
· | 父母回家,“喊得回”更要“留得住”
| |
· | 让农民工技能培训更精准
| |
· | 《大家谈》征稿启事
| |
|
|
|
|
|
|
|
将麦穗做成花篮,乍一听是浪费粮食,违背了许多人的惯常认知,但实际上,这种农作物非食用的做法并非首创,也不应“一票否决”。例如,青贮玉米就是在玉米未成熟前被全部收割,做成青贮饲料;又如,造型庄稼是为了给地方发展农村旅游增添亮色等。 其实,麦穗花篮的流通,本质上是市场行为,除了商家和消费者,农民作为市场交易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应得到重视。种植特色麦穗增加了农作物的附加值,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况且,与许多经济作物相比,种植小麦时,种子、化肥、农药、灌溉、人工等投入成本更低,田间管理更容易,省心、省钱、高效,农民何乐而不为?此外,农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满足市场需求,是自发主动的市场行为,理应得到尊重。总而言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下,我们乐见麦穗花篮为农民创造更多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