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三农论坛 日期:20230218
抓住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大国小农的强农之路 平台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征稿启事
  005版:三农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抓住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
·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 大国小农的强农之路
· 平台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 征稿启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朱承亮 陈亚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数字变革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变量,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积极践行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路径。作为中国杨梅之乡、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浙江省仙居县,以杨梅为切入口,积极打造杨梅产业“大脑”——“亲农在线”,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趋势及阶段分析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传统农业发展在生产、销售、服务、治理等环节存在诸多堵点。生产端存在管理水平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指导推广难、风险防控难等问题,销售端存在渠道单一、商品化处理难、市场拓展难等问题,服务端存在现场办事难、补贴申领难、贷款抵押难等问题,治理端存在质量监管难、信息不对称、服务碎片化等问题。

  数字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翅膀,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是从全产业链视角持续深化改革和创新的高级模式,利用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能够提高灾害预测预报能力,防范农业生产风险;能够精准对接产销,推动形成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辅助决策,提高政府治理数字化能力;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当前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探索阶段,相比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行业,存在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基础薄弱、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农业数字技术研发和智能装备滞后、大数据分析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8.9%,整个农业产业供应链的生产力和效率仍有待提高。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测算,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37.9%,存在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仙居探索

  仙居县地处浙江东南丘陵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杨梅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4万亩,有梅农3.15万户,约10万人。早在2015年,仙居杨梅栽培系统就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仍存在痛点堵点。为破解难题,仙居县打造了杨梅产业“大脑”——“亲农在线”,该平台创新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机制、“小农户融入大市场”的产销互动对接机制和“小农码嫁接大功能”的融资促销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亲农在线”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32万元,杨梅全产业链产值增长32.58%,有力赋能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建设运营,品牌价值达24.98亿元。“亲农在线”平台为地方产业数字化发展带来有效参考。

  重塑生产方式,小农生产从“粗放型”转变为“精准型”。为推进杨梅产业链数字化工作,仙居县先后出台了《构建数字化引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机制》《杨梅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等10多项政策文件,绘制了杨梅产业地图,归集了梅农经验、产业数据、环境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科学管理模型指导梅农生产,推进了农产品标准化和商品化。“亲农在线”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农户在生产端就可以及时感知市场信息,从而进行精准高效生产。

  重塑供销方式,农户角色从“生产者”转变为“产销者”。长期以来,小农户难以融入大市场。“亲农在线”构建了线上产供销一体化模式,通过实时掌控交易数据、建立杨梅价格指数、共享冷库等方式,解决了对接市场“最先一公里”问题,农户可即时掌握市场最新价格走势,提高了溢价权。“亲农在线”还构建了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产销互动机制,通过全面对接电商平台和全国农业大市场,开展村播达人培育行动,以快递直达、直采直享等方式,解决了对接市场“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解决了损耗浪费大、流通环节多、供需匹配不精准等难题。

  重塑经营方式,共富手段从“政府包办”转变为“共建共享”。“亲农在线”通过创新“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利益共同体机制,形成了以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了农业经营模式由单一主体经营向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亲农在线”将“政银企商专农”六个方面的资源平台链接起来,多方合力以数字农业撬动共富变革,改变了以往助农共富中政府“唱主角”,企业、金融、社会“靠边站”局面。“亲农在线”创新了“产共体”共富模式,探索形成了“村集体+农户+股权”的“1+1+X”新型杨梅产共体,按一定比例分成分红,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梅农和村集体共富。

  重塑治理方式,产业治理从“经验为主”转变为“科学精准”。在产业监管方面,“亲农在线”通过采集农产品产地、土壤、农资、农药残留等数据,形成农产品专属码,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一键查阅产出基地以及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溯源信息,确保农产品全程可溯、品质可信、品牌放心。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对策建议

  仙居“亲农在线”取得了显著成效,降低了杨梅生产成本,提升了杨梅营养品质,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为进一步推进仙居县乃至全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科技创新、数据应用、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制度保障。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工作不可急于求成,要加强农业数字化理论研究,把握农业数字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总结提炼地方探索经验模式,结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出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一二三产融合,通过数字化助推共同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等主体建设一批农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布一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目录,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及有关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化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探索多元化数字应用场景。

  强化数据应用,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治理支撑。统筹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数据资源,释放数据红利,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预警预报、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数据支撑能力。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治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数据监管体系,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数据驱动型政府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人才建设,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第一资源。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等主体,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方式,培养一批既懂农业产业发展又懂数字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对政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相关人员的数字技术科普及应用能力,通过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

  (作者单位:朱承亮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陈亚青系浙江省仙居县委改革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