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21029
初识阿瓦提 忘不了刀郎 人见人爱的柿子 图片新闻 秋韵 小镇油坊 岩脚三碗面 风起南丽湖 天池 五彩斑斓故乡秋
  008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初识阿瓦提 忘不了刀郎
· 人见人爱的柿子
· 图片新闻
· 秋韵
· 小镇油坊
· 岩脚三碗面
· 风起南丽湖
· 天池
· 五彩斑斓故乡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初识阿瓦提 忘不了刀郎

张万成

  早就听说新疆阿瓦提的刀郎部落,今年秋季,路过阿克苏,有幸和朋友去了一回。

  阿瓦提,维吾尔语是“繁荣”的意思。出了阿克苏往西,一路上,朋友介绍,阿瓦提县刀郎部落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原始胡杨林为背景,通过保留刀郎人历史遗物、刀郎人原生态生活场景,全面展现刀郎人的建筑、饮食、手工制作及歌舞、体育等生活场景。民族特色鲜明,我们很是向往。

  走了58公里后,我们到达刀郎部落景区,扑面而来的是刀郎城堡。褐色城墙不高,城堡门楼上有一个巨型木制狼头,狼眼是两根圆木,城墙两端有两只仰天长啸的狼塑。遥想当年刀郎人为躲避战争逃难至此,狩猎为生,刀耕火种,还要与时时来袭的种种野兽奋力拼夺一片生存之地,实属不易;抑或还要与凶悍的蒙古亲王的追兵拼死搏杀,与威震八方的准噶尔汗国铁骑的疯狂劫掠抗争……

  我久久凝视着城门胡杨树上悬挂的刀郎大皮靴,由衷对刀郎人的狼图腾肃然起敬。侧耳聆听回荡在静静胡杨林中的狼啸声,浮想联翩,倍觉刀郎人的人格令人崇尚。

  漫步刀郎城堡,应接不暇的是刀郎人村寨的古朴遗存,因地取材的简陋土木屋,满目滴翠的葡萄架,随处可见的木轮高车,房前屋后的太阳崇拜木架,给人强烈的时光穿越感。

  景区内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胡杨根雕,大体分为四类,一类是佛教文化元素题材,诸如佛像、罗汉俑等;一类是西域土著文化元素题材,诸如雄鹰、刀郎歌舞伎、滑稽艺人柱等;一类是东土汉人神话传说题材,诸如千年神龟、飞天女仙、神猴灵蛇等;一类是疑似动物的抽象画等。几处刀郎人土陶作坊、手工木器作坊、传统铁匠铺,制作着刀郎人的一切生活用品,小到木勺木碗,大到陶罐陶缸、琳琅满目的刀郎乐器。民居墙上的民俗风情画栩栩如生。感受刀郎文化艺术的同时,不难从刀郎人兼收并蓄的艺术观中,体悟到刀郎人大气包容的处世观,我想这正是叶尔羌河流域土著居民和来自蒙古高原的蒙古人,以及移民而来的中原汉人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文化根基吧。

  中午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又欣赏了刀郎舞(又称“刀郎赛乃姆”)。刀郎舞主要表现刀郎人狩猎的过程。先是悠扬的散板,歌手引吭高歌,并伴有“哎呀呀”的伴词,这是呼唤人们准备打猎。“奇克特曼”阶段的舞者双手左右摆动、左右半转,是表现猎人将浓密的灌木拨向两边寻找猎物。男女成对舞蹈中,女舞者时而高举右手,时而又高举左手,是为男猎手举着火把照明的动作。接着,第二阶段“赛乃姆”中,舞蹈动作随鼓声变快转向激烈,两人忽而臂膀紧靠,忽而旋风似的散开,随即迅速回身,退步伫立,双手拉开似弯弓欲射,这是发现猎物冲上去展开搏斗的舞姿。狩猎胜利,舞蹈的气氛热烈而欢快,所有舞者单独时而向右、时而向左旋转,这个阶段被称为“色里热玛”。舞蹈中表现的狩猎活动是由男女配合共同完成的,表现了男女共同劳动中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比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的夫妻关系亲昵许多,也表现出刀郎人男女共同维系生存的紧密性和深厚的、默契的情爱。

  饭后,我们去了胡杨林。此时正是刀郎部落的胡杨林最佳观赏季节,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站在观光塔上欣赏这片金黄的胡杨林。这里的胡杨给人一种古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感觉。这里的红柳、芨芨草,长得格外茂盛,格外有神,格外亮丽,处处透出一种原始森林自然植被与刀郎部落天人合一的情趣。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被称为大漠的守护神。

  夜幕降临时,街巷里飘来阵阵酒香,我们随游客一起到这里品尝一口纯正的慕萨莱思。阿瓦提慕萨莱思酿造工艺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将这古老的酿制方法代代相传,形成当地一张独特的名片。

  返回的路上,我们总结了这次出游阿瓦提刀郎部落景区印象,它有几大特点:文化底蕴厚,特色景观棒,娱乐设施多。一天看不完,一次玩不够,去了还想去。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