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20709
在稻田相见 紫薇花 图片新闻 锦绣田园 家乡这片海 苏叶饽饽 娘亲味道 你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008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在稻田相见
· 紫薇花
· 图片新闻
· 锦绣田园
· 家乡这片海
· 苏叶饽饽 娘亲味道
· 你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7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苏叶饽饽 娘亲味道

刘忠民

  傍晚的时候,收到妈妈的快递,急急打开,娘亲的气息扑面而来,两排苏叶饽饽,像两队披着蓑衣的小精灵,撞进我的眼帘,我的心,瞬间融化了!

  我和妈妈视频通话,看到慈母的满面笑纹,平时夸夸其谈的我有些说不出话来。妈妈提醒我说,你胃不好,要稍蒸一小会,软了再吃。有娘惦记的感觉,真好!望着苏叶饽饽,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小时候跟在妈妈身后一起做苏叶饽饽的情景……

  盛夏的阳光虽然炙热,但阻挡不住勤劳能干的妈妈,她将泡发好的黏高粱米投进磨眼,捧起磨杆,让巨石磨盘变得活泛、轻快起来,我也加入进去,经过我们母子的不懈努力,磨眼的罅隙流淌出乳汁一样黏稠的水面浆,越集越多,越集越多,妈妈把水面浆收拢进瓦盆,兑入些许的玉米面,用它包裹早已煮熟捣烂、拌了白糖的红小豆馅,抟成鸭蛋大小,再用抹了熟豆油的新鲜苏叶包好,一个腹有诗书,穿戴整齐的苏叶饽饽就这样成型了。妈妈把她的作品摆放在高粱秸蒸帘上,挤挤挨挨地排了一排又一排,严严整整、规规矩矩地列着队阵,然后放进大锅,让它们接受烈火和蒸汽的洗礼。这个空当,妈妈又操起镢头,跳进菜园,刨回几颗土豆,切成细丝。做这些的时候,锅盖的缝隙拥挤出了苏叶的清香,那丝丝缕缕的气息愈来愈浓郁,从灶间一直弥漫到内室,当整个屋子都陶醉在清香中的时候,苏叶饽饽也就熟透了,妈妈把它们起出来,锅里的热水依然翻腾,正好可以熬煮一锅土豆丝汤。

  吃苏叶饽饽,嘴急是不行的,需要稍稍晾一小会儿,以防烫嘴、粘牙,几分钟后,夹起一个,咬上一口,清香、软糯、香甜,就着土豆丝汤,吃得汗水淋漓肚儿滚圆也不肯罢休。

  我们的邻里相当亲密和谐,好东西是要与大家分享的,苏叶饽饽也不例外,妈妈就让我端了一碗又一碗,急火火地送往前街后巷,左邻右舍,好让他们早早尝到鲜味,等忙完这一切,妈妈开始自己享用的时候,苏叶饽饽已所剩无几了。我很不理解妈妈的用意,妈妈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庄户人家相处的规矩。妈妈开了这个头,不出两天,邻居们也给我家送来了他们的苏叶饽饽,有黏黄米面的,黏大米面的,也有黏高粱米面的,有果仁馅的,蜂蜜馅的,瘦肉馅的,味道各有千秋,但都吃不出妈妈的那种味道,我打心眼里敬佩妈妈。

  苏叶饽饽的主料虽然是黏米,但唱主角的永远是苏叶,这种野生的草本植物,顽强地生长在沟渠畔、车道边、屋舍周围,不需要侍弄。盛夏时节的叶片,已经有巴掌大小了,它几近圆形,散发着狂野般的清香,苏叶具有发汗解表、养胃、化痰止咳、降血糖、助消化等功效;黏高粱米富含镁元素,是保护心血管,补钙的好粮食;红小豆呢,它味甘性平,是消除水肿,健脾利胃的小杂粮。三种食材的完美结合,使苏叶饽饽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

  吃着妈妈亲手做的苏叶饽饽,眼前浮现老人家白发苍苍的容颜,心中荡漾着夏日火火的热度。岁月的风霜可以使人变老,但母爱如水,汩汩奔流,永不停歇!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