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1个市级文明实践中心、13个镇街文明实践所、1054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1300余支,注册志愿者15万余人,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这是山东省青州市聚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交出的答卷。
“除了全面覆盖,还有精准送达。”青州市委书记韩幸福说,“为实现将无形的文明‘有形化’,青州近年来坚持以阵地为基、人才为本、活动为媒、品牌为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创新‘街坊讲堂’‘爱心食堂’‘时间银行’等载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基层,‘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叫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青州品牌’。”
“我们青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在邵庄镇马石西村文化实践站里,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街坊讲堂”正在进行,5名来自镇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文化故事,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青州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据青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同洲介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青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实践基地和实践广场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阵地布局,围绕党史知识、文明新风、家风家训等主题,坚持“请专家讲”和“群众自己讲”相结合,今年开展各类宣讲600余场次,受众达4万余人次。
王府街道凤山村86岁老人张子常放下手里的活计,洗了洗手,走向每天中午的就餐点——村内的“爱心食堂”。“孩子在外打工,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以前,能应付就应付,现在每天都来这里吃,吃得好不说,还能拉拉家常,心情也越来越好。”张子常对记者说。
为解决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问题,今年5月份,凤山村办起了“爱心食堂”。作为青州老年公益助餐点,凤山村爱心食堂实行80岁以上老人午餐全免费,7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收费3元的政策,全村已有25位老人享受到公益助餐服务。
像这样的“爱心食堂”,青州市已建了5处。该市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到“爱心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关怀等公益服务,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你今年的积分一共是32分,能够兑换30分以上的奖品。”近日,在云门山街道圣水泉社区的“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赵玉美用半年志愿服务“储存”的“积分货币”,兑换到一瓶沐浴露。“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本就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社区和志愿者协会还通过‘时间银行’,给我们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心里很温暖。”赵玉美说。
云门山街道创新开展的“时间银行”活动,是模仿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将志愿服务的时间作为“货币”储存起来,志愿者们可以凭“积分货币”到爱心商家或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青州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健全志愿者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完善褒奖机制等,着力培育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庆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