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位于山东省北端,耕地面积占区划面积的6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县。当前,宁津农业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其根本问题在于小农户分散生产阻碍现代农业要素落地。对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宁津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跳出“农业发展只能在农唯农”的固有模式,以工业思维、融合思维、共享思维为乡村振兴赋能。
工业思维——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构造“一心多元”新格局
宁津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建设占地8.1万亩的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小麦良种繁育为主导产业,以农业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对标国家级标准,涵盖“一中心、两基地、七个功能区”十大板块,搭建起产业招商、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目前,已引进各类投资13亿多元,成为集小麦良种研发、特种小麦发展和特色蔬菜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区。柴胡店镇的启源水产养殖、长官镇的丹景牡丹园、大柳镇的天邦汉世伟生猪养殖等园区陆续投产运营,成功吸引了“农字号”龙头企业北京中合汇农·农产品电商物流城项目落地建设,形成了“一心多元”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格局。
融合思维——“龙头”与农民共生共长,小农户搭上致富快车
引进龙头带动小农户上链。宁津引进全国500强企业新好农牧50万头商品猪聚落项目后,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实现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药物、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肥猪,有效保障农户代养收益,带动小农户实现“大生产”。在此基础上,建设养殖小区,引导多元主体注入资金建猪舍,向小农户租赁猪舍,让小农户“拎包入住”,一步到位实现智能化、标准化饲养。
创新模式形成利益联合体。牢牢抓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个核心,融合多种发展方式,实现共融共赢发展。宁津聚焦良种繁育,创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整村推进的订单收购制种模式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县已发展8家小麦良种繁育公司,研推拥有自主产权的国审、省审小麦品种7个,小麦良种基地达10万亩。
延伸链条加速新六产融合。宁津坚持做好“农业+”大文章,引导农业产业发展由单一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横向拓展,实现全产业融合。实施“农立方”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以生态环境为基地,以剪纸艺术、保店驴肉等元素为文化底色,打造“到保店,吃驴肉、看马戏、赏梨花、学剪纸”乡村旅游品牌,被列为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项目,项目可带动周边55个村,实现项目区内农民人均增收3.86万元。
共享思维——大平台聚合富民小作坊,盘活乡村创富资源
创新共享园区建设新机制。聚焦家具、五金机械两大特色富民产业,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5个乡镇绿动能共享园区,通过分区划线、共享租赁的方式实现共享式入驻,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引入第三方园区管理公司实现共赢式运营,推动镇村中小企业聚“草根”成“雁阵”,在实现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到目前,5个绿动能共享园区已建成43万平方米,可整合1000多家小微企业和1.5万名产业工人入驻。
探索农业共享发展新理念。积极探索运用共享思维发展农业生产,高标准建设的共享大棚成为农民零成本入驻的创业热土。由公司为农户提供大棚、技术、肥料、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支持,种植的蔬菜品种由公司选择,大棚管理由农户具体负责,农户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五五分成。目前一期建设的300个共享大棚已经全部投入使用,预计每个大棚年可实现纯收入5至6万元,二期规划建设的130余个高标准共享大棚也将陆续投入使用。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宁津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