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养殖场工作人员展示红鲷鱼。
撒一把食料下去,平静的水面立刻水花翻涌,像开了锅。这是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北桑地一处山顶低洼地的温室大棚内,11个水箱里试养的2万余尾台湾红鲷鱼争相抢食的场景。项目负责人苏雅拉图表示,到6月中旬,公司养殖的首批商品鱼就将“游”出水箱,“游”进北京商超,为京城居民餐桌端上又一道水产鱼鲜。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阜平县是著名革命老区。据苏雅拉图介绍,建在阜平县的这个台湾红鲷鱼养殖项目,全部采用循环水室内水箱养殖方式。养殖水箱里的水,都是经过物理及生物过滤、消毒增氧、水温调节等环节,完成净化处理后才能循环使用。这样的严格标准,是为了通过系列现代养殖技术,为红鲷鱼提供稳定可靠、舒适优质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降低、阻断菌病等自然危害因子感染,进而保证红鲷鱼的生长和食用安全。同时,还能有效保障每立方米水体能够养殖220条商品鱼的高密度,大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红鲷鱼是原产于非洲的食用鱼品种,20世纪40年代台湾引进后经培育改良为台湾红鲷。这种鱼具有耐寒抗病、换肉率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当地很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位于阜平的养殖项目计划占地500亩,用于建设养殖、繁殖等棚室,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水产品200吨、肥料2000吨的产能。随着首批试养的红鲷鱼即将进入市场,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落地阜平及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行性,也得以实践验证。下一步,该项目将着力加快进度,并丰富养殖种类,力争将其打造成一个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示范区,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扩大规模、增加收益,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