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10410
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 四川大竹香椿产业何以突围 央视公益直播带货 助力湖北农副产品销售 山东临清:培壮电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围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协商议政 通辽开发区:学党史办实事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图片新闻 2021年全国“特岗计划”招聘教师8.4万余名 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同比双双下降 世界冠军与青年学子分享“冰雪情缘”迎接冬奥会倒计时300天 永州:引进“可控农业”,政企共谋振兴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
· 四川大竹香椿产业何以突围
· 央视公益直播带货 助力湖北农副产品销售
· 山东临清:培壮电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围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协商议政
· 通辽开发区:学党史办实事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 图片新闻
· 2021年全国“特岗计划”招聘教师8.4万余名
· 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同比双双下降
· 世界冠军与青年学子分享“冰雪情缘”迎接冬奥会倒计时300天
· 永州:引进“可控农业”,政企共谋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4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川大竹香椿产业何以突围

李道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3月26日一大早,尽管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四川省大竹县石河镇新建村村民冯克美和往常一样,肩扛竹篙、背上背篓,早早地来到自家地里打摘香椿。

  “一年当中,最是这一个半月最忙。”冯克美一边弯着腰采摘从树上打下来的香椿嫩芽,一边讲述她这一个多月的收入,“两亩地,差不多有两万元收入。”

  拥有“中国香椿第一县”美誉的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靠发展“树上的蔬菜”,2020年实现种植户人均香椿年收入3500元以上,10万余农户吃上了“香椿饭”。目前,大竹县香椿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销售规模占全国同期的70%,年产值突破3亿元。

  

  从个体种植到规模发展,香椿成就致富产业

  “大竹香椿之所以出名,在于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出来的香椿叶肉肥厚、颜色红艳、香味浓郁。”石河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张定云说,大竹香椿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在规模化发展前,香椿树多杂生于大竹乡村的房前屋后,每年新长的嫩芽仅作为村民尝鲜的“野味”。

  大竹香椿产业化发展始于2009年,围绕“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思路,香椿产业被定位为“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展示大竹的城市名片”。

  自2012年起,大竹县每年投入500万元预算资金,用作香椿产业县级财政配套的发展资金、补助资金,扶持和鼓励香椿产业发展。

  2019年,“大竹香椿”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

  目前,新建村已发展香椿种植5000余亩,是大竹最早种植香椿的村之一,也是石河镇3万多亩连片种植产业区的核心所在。全村每年产出25万斤香椿嫩芽,带给全村500多万元的收益。

  

  上下齐动员,为香椿寻找发展出路

  “往年3月气温高,香椿长得快,一个人在家打不赢,很多香椿变绿叶,没有卖成钱。”来到地里,开始忙碌起来的冯克美还是不忘向记者说起当前的行市,“今年不一样,开春早,气温不高,香椿生长慢,打一点卖一点,收入还不错。”

  一般来说,头茬香椿品质和卖相好,价格高,第二茬和第三茬价格逐渐下滑。到4月底,第三茬结束时,香椿品质不好,收购商少,价格就会降到每斤1.5元。

  新建村一位大爷介绍,香椿价格随时在变动,早晨一个价,中午一个价。这一现象在2017、2018年开始出现,从最开始的近50元一公斤到后面10元一公斤不到。2019年是行情最不好的一年,其市场走势像坐过山车,开秤时40元一公斤,第二天就跌到10元一公斤。此后价格在每公斤5元左右反复,最后不到0.5元。因为香椿价格低廉,部分老百姓把摘来的香椿倾倒在道路中间,还有个别老百姓气得砍了香椿树。

  经历了这一波折后,价格不稳的现象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平稳价格,保障农民收入,2020年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县商务局局长,走到镜头前面向全国网友为大竹香椿直播代言。

  “气温升高快对香椿很有影响。”据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另一方面,物流不畅、成本高也是一大原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不景气,香椿鲜芽市场需求大幅缩减,也导致了销售成本大幅度增加。

  为打开销路,2020年起,该县商务局向天猫、淘宝、京东、邮政、顺丰、苏宁网购等10余家电商平台发出了《助销大竹香椿邀请函》,并邀请本地同城配送电商平台加盟,形成“知名电商+本地电商”的联合销售网络,实现“线上推送保单量,线下设点收鲜货”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共同发力。

  

  多个项目将落地,为产业保驾护航

  由于多年来香椿价格波动,大竹石河镇老百姓对香椿是“又爱又恨”。在他们看来,香椿稳价的时间很少,价格稳定不稳定是收购商说了算,这导致每年的收入都不确定、不稳定。

  “希望以后也能像今年一样价格坚挺,那样就好了。”冯克美笑着感叹。负责农技工作的杨维纲也表示,让市场平稳,不大起大落,让香椿价格保持在市场合理区间,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由于香椿运输需要冷链,对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求较高。大竹县专门联系了具有冷链资质的物流快递企业,仔细研究了快递冷链包装、装货量、续重物流费等关键要素,使单件香椿快递物流费用降低30%,并且采用专车收件、航空运输,为大竹香椿48小时内登陆大中城市奠定基础。

  自2020年起,该县制定香椿收购质量标准,同时主动对接终端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及时发布大竹县椿芽收购指导价,确保椿农利益和香椿鲜芽收购市场的稳定;通过财政、行政等手段,及时干预市场,杜绝抬价抢货挤占市场和串通罢市压价等不良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向有实力的收购商发放短期贷款,适时补充现金流,提升交易效率。

  另一方面,当地也在进一步规划,为香椿产业提供保障。今年3月初,投资358万元的达州首个香椿交易中心建成,日均成交量约50万公斤。该中心投用之后,大竹香椿交易将更加规范。同时,大竹香椿产业协会还在解决香椿运输中的物流难题,包括多个项目预计在大竹石河镇落地。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会长刘成文告诉记者,明年大竹香椿产业将步入良好发展的快车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