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文化大院 日期:20210317
乡村书院:书写耕读新故事 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滋养乡土九十载 广东从化:“双凤书院”美育上罗村里娃 过“春社”品农趣,乡村游多了民俗看点 36台优秀剧目为观众奉上一场国家级“云端”艺术盛宴 浙江杭州临安区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观念更加时尚 山东聊城开发区农家书屋 精细服务培养村民阅读习惯 惠民书画销售提升村民文化品位 志愿服务进社区
  005版:文化大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乡村书院:书写耕读新故事
· 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滋养乡土九十载
· 广东从化:“双凤书院”美育上罗村里娃
· 过“春社”品农趣,乡村游多了民俗看点
· 36台优秀剧目为观众奉上一场国家级“云端”艺术盛宴
· 浙江杭州临安区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观念更加时尚
· 山东聊城开发区农家书屋 精细服务培养村民阅读习惯
· 惠民书画销售提升村民文化品位
· 志愿服务进社区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3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广东从化:“双凤书院”美育上罗村里娃

苏韵桦 何钻莹

  双凤书院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双凤山下的上罗村,距离从化城区10多公里。在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子里,过去冬天在山里烤地瓜、夏天下河游泳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全部课余活动。2017年,7个村民商议在村里建一个公益书院,教小孩子们书法和美术,于是一个18平方米、能容纳10个孩子的书室诞生。需求越来越大,2019年,又低价租了一间150平方米的老屋,扩建为书院,如今能容纳40多人。

  邱惠荣是最早提出在上罗村开办书法班的人。最初萌发开书院的想法是因为他发现村里很多小孩性格都比较急躁,做事不专心,这让他想到了当年中考失利的自己。

  几个有想法的村民再联系上村里一位习得一手好书法的退休教师邱学叁,7个人,年龄从“50后”到“90后”,来自不同的行业,敲定了开办双凤书室的事宜。

  最初的书室开设在一间18平方米的屋子里,地砖早被老鼠挖空。创始人们动手修缮房子,搭建电路,从村委搬来两个旧文件柜,跟村民讨了两张八仙桌,又借了几张日字凳,书室便建成。

  书室一开张,就引起附近村民的兴趣,10个名额一下子被抢光。教室内,上午时,学生握着毛笔,蘸上墨水临摹;下午时,学生学国画。时常有小孩在窄小的门外探进头来,旁听别人上课,而书室外的空地也有小孩骑着单车一圈又一圈地打转。

  随着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几个创始人都意识到书室必须扩大。2019年,上罗村委与当地村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会上大部分村民都同意将村中一座闲置的老屋租给书院,扩大教室。这间老屋原来是租给别人储存蔬果,每年能有1万元的收入,如今以500元/年的价格租给了书院。

  用从2017年开始的“春联义卖”项目攒下的钱,加上江埔街党工委的资助,新的书室在2019年暑假开班,改名为“双凤书院”。第一期书法班就吸引31名孩子报名。

  书院成立之后陆续得到一些物资捐赠。双凤书院此前开设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从2019年第二期课程起,一期课程60节课,收取基本费用。资金问题是长期运营下去必定会面临的难题。

  2019年7月,邱国健在短视频平台上做了一场乡村儿童在双凤书院学习书法的直播,有几个爱心人士都私信他要给学生捐文具、书包。

  那年暑假,邱国健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一些学生学习书法的视频,通过朋友的二次分享,一位美籍华人看到了视频,提出要给孩子们捐赠一台钢琴。考虑到钢琴需要维护,而且只有一台,邱国健硬着头皮跟对方商量,能不能换成价格较低的电子琴。

  就这样,村里增添了15台电子琴,双凤书院暑期公益教学活动也从单一的书法培训变成了“上午教书法,下午教钢琴”。

  为了迎接这些电子琴,几个创始人找了书院附近一间鸡舍,清出几车鸡粪,铺上地板,装了电灯、风扇,安好门窗,改造成琴室,还招了义教老师。曾就读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的邱裕涵是上罗村为数不多懂钢琴的人。看到招聘义教老师的信息后,她回到家乡教小孩弹钢琴。

  但由于工作原因,教了十几天,邱裕涵就要离开上罗村了。后来,邱国健又找来学过钢琴的远房表弟来上音乐课。在广州经营着一家音乐培训班的表弟在课余时间,开车两个多小时入村陪孩子们练钢琴。

  对于办书院,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邱国健表示,未来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接下来,他们还计划在书法、美术和钢琴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体育课等兴趣班,希望让乡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充实的假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