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牛年春节特刊 日期:20210211
牛年新春联 剪纸《庆新春》 李可染《春风图》 剪纸《春牛献瑞》 农民画《金牛贺岁》 牛年说牛 图片新闻 福瑞迎祥话牛诗 春光明媚春牛图 咏牛 我与牛的故事
  004版:牛年春节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牛年新春联
· 剪纸《庆新春》
· 李可染《春风图》
· 剪纸《春牛献瑞》
· 农民画《金牛贺岁》
· 牛年说牛
· 图片新闻
· 福瑞迎祥话牛诗
· 春光明媚春牛图
· 咏牛
· 我与牛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福瑞迎祥话牛诗

罗正友

  牛温驯、任劳任怨,许多文人墨客咏诵牛的诗句,可谓情也切切、意也深深,读之、思之,让人产生许多遐思。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咏牛的诗句,如《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句体物入微,逼真传神,生动地描绘了牛的生活习性,透露着诗人的惊异、赞美之情。

  自古以来,牛以农耕为主,是坚韧和毅力的象征。《周易》中称牛为“坤卦”的象征物,代表生养万物的大地,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唐代元结《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云:“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将牛何处去,耕彼西阳城。叔闲修农具,直者伴我耕。”吟诵之中,宛如一幅动人画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田间地头,牛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地里,或埋头犁田,或回头示主,或仰空哞叫,与主人相伴相欢,情深意厚。宋代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耕牛》云:“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粟。稼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耕牛早出晚归,饥寒交迫,无私奉献,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宋代孔平仲《禾熟》云:“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有感而发,老牛耕田耙地万般辛苦,风里来雨里去,挣得“禾黍香”“谷登场”。可贵的是,老牛无居功自傲之意,它静静地吃草、默默地耕耘,诗人歌颂老牛勤劳俭朴的品质,实则是抒发对劳动人生的赞美之情。

  以牛喻人,借牛抒怀,是古代诗人的常用手法。唐代刘叉《代牛言》云:“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这首诗并不是简单的替牛鸣不平,而是把辛勤的劳动者比作了牛,表达了同情。宋代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实际是以病牛暗喻自己的节操: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柳宗元笔下的《牛赋》素来脍炙人口:“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感愤之作,小赋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爱憎分明,他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惟妙惟肖,表达自己高洁傲岸、不与小人同流的志趣。

  中国的文人墨客夙与牛有缘。牛渚泛月,自然涌出多少诗情;牛角挂书,以耕求学,也有几分野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赞:“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像老黄牛一样无私奉献。著名散文家、诗人聂绀弩《牛三首(别体三首)其一》“生来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时日已斜……苏武牧羊牛我放,共怜芳草各天涯”,以豁达之胸襟,抒写悲愤之心情,读后令人怅然久之。齐白石以牛自喻,老来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