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美在民间 日期:20200811
抖音推出“新农人计划” 12亿流量补贴“三农”创作 安徽界首 村村建游园 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 《边走边画走进嵊州》新书首发 百花洲上风光好 皮影戏里话脱贫 广西田林 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乡村全覆盖 “汉调桄桄”进校园 国宝非遗绽新葩 乡间小唱给传统戏曲注入新故事新生活 东海淮海戏 唱出幸福曲 莘县:身边人表演身边事
  006版:美在民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抖音推出“新农人计划” 12亿流量补贴“三农”创作
· 安徽界首 村村建游园 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
· 《边走边画走进嵊州》新书首发
· 百花洲上风光好 皮影戏里话脱贫
· 广西田林 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乡村全覆盖
· “汉调桄桄”进校园 国宝非遗绽新葩
· 乡间小唱给传统戏曲注入新故事新生活
· 东海淮海戏 唱出幸福曲
· 莘县:身边人表演身边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东海淮海戏 唱出幸福曲

张开虎

  

  

  东海淮海戏 唱出幸福曲

  

  东海县民间淮海戏艺术团表演现场。 资料图

  下午2时许,雨后的江苏东海县稍显凉爽,在县城金牛公园的广场中央,两位大姐站在红色地毯上,配合着乐队的伴奏,满怀深情地对唱着自编、自导、自演的歌曲《战胜毒魔过难关》。简单搭设的舞台旁边,5位大叔坐在矮凳上,敲梆子,拉二胡,弹三弦,动作娴熟而带劲。台上台下唱和相宜,十分默契。

  大约十分钟后,一曲唱毕,又走上两位身穿古装戏服的大姐。她们略加酝酿,唱起了传统的淮海戏《小姑贤》选段。“这些演员都是爱好文艺的老头老太太,休闲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唱唱歌、排排戏。”负责人曹同球说,“谈不上什么专业,但图的就是乐!”

  早年生活在平明镇农村的曹同球,对戏曲可谓一见钟情。“那时候,村里有来唱淮海戏的,我就特别喜欢看,特别想学。”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勤劳的曹同球也在春风中如鱼得水,搬入东海县城居住后闲暇之余唱起了淮海戏。

  2017年,曹同球又在县城招募了10余名爱好淮海戏的同龄人,并成立了东海县民间淮海戏艺术团,弥补了该剧种在全县业余剧团中的空白。“每逢农闲和天气凉爽的节气,我们大伙儿就在各个公园、广场上唱戏。”62岁的淮海戏戏迷陶明花说,“能和大伙们儿在一起唱啊、跳啊,非常开心。”

  开心是曹同球组建戏班的初衷。曹同球还自费1万元购置了音响、乐器等设备。65岁的郭明苗说:“我们玩,就要玩出个‘范儿’来。”

  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张强荣也是个戏迷。为了让每场演出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他还发挥自己的音乐专长,先后为剧团创作了《人人争当环保志愿者》《做个彬彬有礼的东海人》等数十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节目。为了让剧团越来越好,乐手们开始频繁造访琴行,演员们也纷纷自费置办起了服装。

  “不要看我们老,但是我们对淮海戏的传唱是认真的。”承担艺术团主持工作的袁春胜精神抖擞地说,“大伙儿在排练节目的时候,常常为了一串动作、一段唱腔、一个表情,便排练数百遍。”

  就这样,曹同球带领他的戏班子,从春唱到了冬,也从县城唱回了乡村。“我们希望年轻人能把这个曾经活跃于乡村的文化遗产给传承下去,也盼望主管部门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曹同球说,“这也算对我们多年来付出的一种认可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