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淤溪村文化礼堂。 资料图
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村割稻节活动现场。 资料图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不能聚集,浙江省遂昌县120多座农村文化礼堂全都临时关了门。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并未就此冷清,大伙儿对着电视、电脑和手机,照样能跟在礼堂里一般,广场舞跳起来、“云培训”学起来,仿佛家家有座“小礼堂”。
礼堂里的资源咋能搬回家?原来,在2018年时,遂昌县投入200多万元,用共享理念和信息化手段,为全县农村文化礼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资源、活动、场地的共享,大家可以一起演、一起看、一起互动。这不,借助该平台,尽管暂时进不了礼堂,在家照样享文化大餐。
如同许多山区县一样,遂昌县村居散落,交通不便。如何满足日益旺盛而且多元的文化需求?又如何让老百姓融入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记者发现,以共享理念为核心的智慧文化礼堂恰好克服乡村短板,格外精彩。
王玲俐是遂昌县乡村文明讲师团的一名舞蹈教师,在过去,春节前的几个月,她经常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得到各村教群众跳舞。为了上一堂课,有时来回路上就要花好几个小时。可下了课,有些村民还直呼不过瘾,说是要是能回放就好了。
自从有了智慧文化礼堂智慧中心,王玲俐可是轻松不少。她远在县城,就能遥控村里的“村晚”排练,有时还能通过该中心,向乡镇文化站和其他农村文化礼堂开直播。如今,讲师团内,100多名成员常化身主播,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讲解传统文化,有的传授养生知识,有的解读政策文件,还有的进行文艺培训,不一而足。
这个指挥中心就是“智慧大脑”,负责信息汇总、协调指挥、平台操作、权限收放等,下接各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礼堂,可通过LED屏、投影仪、电视机等终端实时接收视频,当然也能向智慧中心传输活动视频,而另一头连的则是来自县城平昌广场、汤显祖大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各种演出资源,打通了便是精彩纷呈。
还别说,在遂昌县,城里有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里全都有。此外,当地还摸排需求,建立“服务清单”,形成理论政策、文化活动、乡风文明、培训教育、人文关怀五大板块共计81项群众认可度高的服务内容。通过移动平台,网上点单、收集群众需求、提供精品讲座、预约文化礼堂场地,一键就能搞定。
西畈乡的举淤口村,距离县城有3个小时路程,算是遂昌县最偏远的山村。眼下,通过家门口文化礼堂的这套系统,就能实时收看县城汤显祖大剧院的音乐会盛况。据了解,2018年和2019年汤公音乐节期间,总共直播15场音乐会,点击量超过8000次。
记者看到,遂昌还利用华数电视平台,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将智慧文化礼堂融入其中,并分为“平语近人、中国梦、我们的礼堂、我们的新风、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温度、我们的学习、视频流”8个板块。由此,老百姓在家里,按按遥控器,就能零距离享受到礼堂内的各种文化资源。
2019年2月9日,遂昌县妙高街道东峰村,这一天正好是“村晚”十周年纪念。鸣锣开演后,畲族风味的广场舞、自编自唱的村歌、令人捧腹的小品,一个个节目轮番登场,这头欢声笑语,40公里开外的淤溪村同样开怀大笑。
在遂昌县,每年春节期间,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各村自导自演推出“村晚”。过去,由于山高路远、渠道不畅,大家只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现在,一根网线串起所有村,数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围观别人家“村晚”。
音乐教师出身的蓝丽娟,是东峰村的文艺骨干,好几场“村晚”,都主动挑起大梁,东峰村的村歌就由她作曲填词,还亲自参与演唱。对这种互动形式,蓝丽娟颇为赞赏:“这么多关注者,我们主场时,肯定铆足劲。等别的村唱主角时,我们也能取长补短,相互切磋。”
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光是春节,遂昌县有个“星期日”活动,由各个文化礼堂轮流“坐庄”,既能让礼堂真正“活”起来,也能形成相互竞争的良性循环。两年多来,你方唱罢我来演,像石练镇推出“班春·劝农”节庆活动,三仁乡高碧街村举行畲族生态运动会,高坪乡茶树坪村则推出割稻节活动等。
效果怎么样?一线最有发言权。巫丽芽是大柘镇柘溪上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她告诉记者,跟往常相比,礼堂的人气明显高了不少,就连过去放不开手、迈不开脚的“怯场病”,也好转许多,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加入参演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通过这套系统,遂昌县已形成一个丰富多彩、乡味十足的节目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上,人气最旺的就是“我们的礼堂”。有直播、有回看,实现天天“村晚”秀,茶余饭后,大家都爱看。
记者看到,在这个栏目中,“我们的村晚”收录2018年和2019年所有村开展的“村晚”,“我们的村歌”则记载“2018年村歌大赛”的精彩瞬间,“我们的礼仪”则展示成人礼、开蒙礼、村干部就职礼等活动,以及用餐礼仪、出行礼仪等现代文明礼仪,又接地气又精彩。
浙江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始于2013年,目前,累计建成1.4万余家,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载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浙江经验”。但一直以来,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县,如何打破空间壁垒、交通桎梏等客观因素,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共享,成为亟须破解的一大难题。
在遂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根明看来,遂昌县借助信息化手段,将电视端、电脑端、手机端进行互联,通过建立共享平台,从而实现120多个场所的互联互通,其意义可用“加减乘除”来阐述。
首先是“倍增”文化礼堂的活力。老百姓一次都不用跑,就实现城乡文化“一盘棋”,活动共办、成果共享。每一个活动,就有110次分享,就如同一粒粒种子,随着细雨滋润,终将枝繁叶茂,自主“秀文化”成为全民狂欢。
其次是“减轻”文化礼堂的压力。通过智慧文化礼堂,可实现视频连线文化走亲、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开展文艺培训等,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村集体,都节约了各方面的费用。数据显示,相比以前,文化支出每年节省费用在一半以上。
关键是有了这个大平台,让很多高端培训惠及更多百姓。作为农业主导产业,茶产业在遂昌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春季,当地就举办了一场名为“好品质好生活”的龙谷问茶院士技术培训会,向全县农民直播。据了解,来上课的都是茶产业界首屈一指的“大咖”,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博士生导师林智。听完这场难得的培训后,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
第三是“增加”文化礼堂的动力。记者了解到,遂昌将智慧文化礼堂纳入星级评定制度,并延伸创新制定文化礼堂管理员星级评定制度,对各礼堂开门开放、活动预报告、活动组织、宣传力度等纳入星级考核。
当然,考核的指挥棒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遂昌为广大百姓创造一个虚拟大舞台,晒出大家的热情、自信,也晒出文化活动氛围,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最后是“除去”文化礼堂的未知数。据介绍,智慧文化礼堂有个“大数据”功能,每天文化礼堂的进出人次、开关门情况、WiFi登录及流量使用情况、电量使用情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节目收看情况等,后台统计均有直观数据。
“这些数据既能为我们管理文化礼堂、研究分析问题提供科学参考,消除诸多未知数,另一方面,也能确保我们提供的服务更加精准、更加及时、更加有效。”徐根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