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冬天的乡村
· 妙趣横生的大雪谚语
· 包在白菜心里的禅机
· 霞光鹭影
· 拳拳游子寸寸心
· 大米香里话粉饺
· 家有“三好老妈”
· 阳光明媚
· 故乡的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拳拳游子寸寸心
——光甫村志序
郭晨

  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光甫村,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念于斯。斯村原本有故事,而今又有村志,历史文化兼进,使我这个游子的心里欣欣然灿灿然。

  50多年前的1964年秋,家乡把我交给了命运。我提着一只旧樟木箱土里土气地奔向了京城,奔走闯荡寻梦,从此成了游子。历经坎坷,寻寻觅觅,起起落落,终于成长、奋斗、出息、衰老、恬淡,老而思乡觅根的情志趋浓。强烈地发现我长青不变的根脉还是在光甫村石门迳。这个屋场是我生命的落生地,是我最初最近接天地之气的地方。

  离别就会产生遗憾,家乡成了故乡。阔别半个多世纪退休后回到家乡探访,尽管找不到原模原貌原汁原味的故乡了,我出生的房没了,房址上覆盖的是茅草荆棘。隔屋邻舍不见了,中年以下的人不认识了,同龄人大多已阴阳两隔,许多记忆也已飘落尘埃。可这地方仍是我魂萦梦绕的家乡,我来到这世界的最初场地,我还闻得到它独特的气息。走南闯北不知道到过多少地方,还没有发生过“反认他乡是故乡”的错觉。时间的荒野里,埋不掉我童年的温暖,少年的快乐,老年的乡愁。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有温馨的家乡记忆,像红丝线一样牵动着我的乡亲乡情乡愁。

  当然这只是我出生的那个小屋场的变幻,乡村的现代化已经把它变成虚无。偌大行政村的其他屋场却在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兴旺发达。一辆乡友的小车载着我转了一天,房屋连片,多新少旧,不少别墅突兀其间,间有轿车穿行闾巷。行走村邻之间不认识的年轻男女,穿着时尚,晃着鲜亮的手机谈笑着时新的话题显出不一样的气质,倒显得白发飘飘随意穿着的我有些土气。一问,原来都是在大城市打工回来的新潮。他们也是游子,却走进了新时代。游这一圈原本是想祭奠我消逝的青春,却发现光甫村的青春常在,正在加倍扩张,由原本的小乡坪石乡归属了大乡大唐埠乡,别的村庄地界被“扩乡并村”吸引了过来。家乡里里外外都在“鸟枪换炮”,物质与精神都让人感到新鲜,外表和内涵都让老游子要刮目探究。

  好在这些变化《光甫村志》里记载详尽,让我重拾少年时光,却不是少年模样。倒是《村志》本身需要我说几句感佩的话。那是村里人和游子热爱家乡竭诚合作的结晶。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深感草木易秋,人生易老,多少博闻强记的先辈们已黄土葬身,无缘述史;村中多少轶闻奇事已掩埋于历史的尘埃,后人难于赓续,令人叹息。为铭记先辈创业的艰辛,为使后来人明白光甫村的来历与悲欢,让后辈方便地觅寻村人归迹,知其族根,识其家邦,振其基业,扬其传统,遂由游子曾益胜、王明富等人倡议志书续谱,热心的村干部踊跃响应穿针引线,组织支持村里有识之士曾崇龙老师等人多方搜集素材,收拾起村里古今乡土人物及轶闻奇事,经年劳心费力,共同编写出了这部《光甫村志》,弥补了建村以来从未有过村志的缺憾,为光甫村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可以查阅搜寻和流传延续的丰厚精神财富。

  我极为支持乡贤们的良谋善举,赞赏他们的爱乡敬土功德。初稿、定稿出来都送给我看过,我也郑重地提过意见和建议。即将付梓前夕,又请我作序。我欣欣然拜读毕,面对休养地大海平缓的波涛在思考,写一篇什么样的序文才好交卷?涉及家乡的文字要敬畏不能敷衍应对,我没有循例照章拿出一篇八股式的空泛序文,而是情不自禁写出了一篇带有温度的更能表达我心情的乡愁意味的散文。这真是:

  世缘将尽乡愁浓,

  喜读村志觅初衷。

  意犹苍茫言未尽,

  拳拳游子寸寸心。

  我十分明白,村志不是用来感伤和释放乡愁的,而是用来感恩、思念和缅怀的。村史在记载中不朽,故乡在念想中永恒。光甫村的美好长驻在光甫人心胸。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