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版:渔业·渔政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浙江三门:“讨小海”盘活大产业□□本报见习记者 王焱麒 记者 韩超 文/图
· 亦渔亦娱 玩出新花样
· 图片新闻
· 智能应用助力公众保护水生生物
· “猎狐”行动在金清港 查获8艘涉渔“三无”船舶
· “傻瓜式”养鱼让渔民坐收“渔利”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鲜甜三门”名气响,农渔文旅抱团上——
浙江三门:“讨小海”盘活大产业□□本报见习记者 王焱麒 记者 韩超 文/图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迅猛,为老百姓休闲度假提供了新去处、新场景和新体验。按照当前休闲渔业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25年我国休闲渔业增加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而另一面,休闲渔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尚不足5%,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仍有差距。显然,在这中间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业界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法律、制度等政策层面的保障能否跟上?技术、体系方面的支撑是否足够“给力”?休闲渔业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记者前往浙江三门进行了相关采访,我们将这组报道一起呈现给您——

  

  

  

  

  各类三门小海鲜菜肴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芙蓉青蟹、椒盐鲍鱼、豆豉黄鱼、香酥毛刀鱼、老式支鱼……”前不久,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举办的“百姓尝百鲜”美食节上,100余道海鲜菜品展示在50米的长桌上,供游人免费品尝。

  “我要拍这个菜。”一个抱在爷爷怀里的小女孩指着菜肴兴奋地说。簇拥的人群中,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展台上精致的海鲜菜肴赚足了眼球。

  近年来,从“鲜甜海鲜”到“鲜甜产业”,再到“鲜甜生活”,三门人“讨小海”的传统被赋予了新的活跃生机。江浙一带的海边人把在浅海滩涂上拣拾水产品称为“讨小海”。

  

  深挖山海资源 激活本土优势

  让三门人感到骄傲的是,美食节上花样繁多的菜品,都是以当地特色小海鲜为食材或主原料制作而成的,“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的美名当之无愧。三门的海味究竟有多富?

  三门县地处东海门户、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这里有59万亩浅海,21万亩滩涂,19万亩海水养殖基地,盛产鱼、虾、贝、藻、蟹等五大类200余种海鲜。

  在三门,县域面积的2/3是陆地,1/3是海洋;全县1/4的人口从事与小海鲜相关产业。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和勤劳智慧的三门人,使这里成为浙江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海水养殖第一大县。

  除了小海鲜,三门还有众多源远流长的历史遗存,如拥有古宗祠群、古民居等人文瑰宝的东屏村、岩下村、包家村、黄泥洞村等古村落;更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如千洞套叠的蛇盘岛,鸥鸟翔集的五子岛,浪激雾溅的扩塘山岛等。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貌,三门县的旅游资源都像这里的滩涂一样富饶。那么,如何把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呢?

  

  拉动“鲜甜”经济 赋能融合发展

  多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鲜甜三门”的金名片,全领域植入“鲜甜品牌”,形成海上陆上“两个20万亩”鲜甜产业、50亿小海鲜产值,实现了“山海资源”向“鲜甜经济”的完美嬗变。

  尤其是近两年,为做优品质,做响品牌,通过放大小海鲜的鲜甜品牌优势,确立以打造“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为总抓手,以一个整体品牌来引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渔文旅一体发展,形成共同品牌抱团闯市场、整体环境形象做营销、全民致富增收奔小康,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产业环境致富共赢的品牌建设模式。

  “鲜甜产业”富口袋,“鲜甜环境”入画来,勾勒起三门特色的全域画卷。

  据了解,当地还把鲜甜元素植入到全域旅游等发展全过程,并结合海洋、农耕、渔俗、海防等文化,让鲜甜环境、鲜甜产业相融,串起了一个由红色岙楼、橙色珠港、黄色下岙、绿色岩下潘、青色船帮里、蓝色渔家岙、紫色黄泥洞组成的“七彩鲜甜旅游圈”,呈现出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乡村旅游特色。

  同时,三门还正以全链创新、多产融合之势,力促农渔文旅融合发展。

  在花桥,围绕“一果”“一鲜”“一画”,融入摄影、“水产+柑橘”特色产业等元素,打造“海上田园”摄影小镇;在潘家小镇、渔家岙等“网红村”,深挖吃、购、游的文章……三门湾畔,蟹乡正展示着三门特有的海风渔韵,创造群众向往的“鲜甜生活”。

  

  借势唱响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三门县渔业经济产值保持逐年大幅提升。2018年,小海鲜产值超过50亿元;全县小海鲜养殖从业人员增长至10万余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万多元;全县再掀“旅游热”,仅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90.92%;旅游创收8370.55万元,同比增长95.47。

  与此同时,一项项殊荣也相继“花落”三门:先后被评为国家气候康养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三门青蟹、跳跳鱼、缢蛏、望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0亿元,成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百强品牌农产品,获得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品牌第69位,海产品类别排名第一;三门的共享“鲜甜”小康路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

  乘势而上,三门决定为这堆“旺火”再添新柴。作为“毛遂自荐”的重要平台,“中国小海鲜博览会”成了三门打响鲜甜品牌的新阵地。2018年,在中国渔业协会的扶持和指导下,三门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小海鲜博览会。以会为媒、以节会友,三门通过博览会展示本土小海鲜的独特魅力,更大范围地吸引客商,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而刚刚过去的第二届小海鲜博览会,也让三门对未来有了更高的期许。

  “经过几年的实践,三门逐渐走向一二三产融合、农渔文旅一体化发展,‘鲜甜三门’已成为我们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致富品牌。小海鲜博览会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展示的重要平台,希望以此推动农渔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昌明说。

  据介绍,未来,三门将紧紧围绕“鲜甜三门”,发挥资源优势,做好旅游全要素保障,尤其是做好吃、购、游三大文章,助推“乡村变景区,民居变民宿,产品变商品”。

  “每篇文章都有切实可行的做法。三门计划开发特色菜肴小吃,评比产生‘鲜甜廿碗’,打造海鲜美食街区、休闲夜市,让人们吃到海鲜就能联想到三门;同时,融合农耕、海洋、民俗、饮食、古村落等文化元素,打造‘农田+文创+街区+电商’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开发青蟹、小海鲜、甜瓜、枇杷等特色农渔产品,设计包装成旅游商品,延伸消费链。”李昌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