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美在民间 日期:20201110
乡村住宅产业联盟成立助力乡村住宅建设 贵州余庆 乡土文化点亮乡村舞台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 美丽村屯公路拉动旅游消费扶贫 山东高唐县固河镇 农家书屋成文化扶贫“加油站” 浙江临海 娃娃下田忙 农事乐趣多 十指演绎民间百态 打开民间文化的“活”绘本 双手调度“千军万马” 山东泗水:3244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活跃乡间
  006版:美在民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乡村住宅产业联盟成立助力乡村住宅建设
· 贵州余庆 乡土文化点亮乡村舞台
·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 美丽村屯公路拉动旅游消费扶贫
· 山东高唐县固河镇 农家书屋成文化扶贫“加油站”
· 浙江临海 娃娃下田忙 农事乐趣多
· 十指演绎民间百态
· 打开民间文化的“活”绘本
· 双手调度“千军万马”
· 山东泗水:3244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活跃乡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外沟村影戏传人李有生:

双手调度“千军万马”

崔海晗

  

  

  双手调度“千军万马”

  

  正在展示藏品的李有生。 资料图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的外沟村,74岁的村民李有生是一位拥有家庭博物馆的“宝藏爷爷”。一间30平方米的外室,摆着草鞋、木箱、铜钱与板锄;一间同样30多平方米的内室,展示着200多副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皮影道具。一里一外,我们看到的是与日常生活并存的皮影梦想。

  李有生1945年生于房县,1975年回到外沟村。他15岁便师从民间艺人王金山,成为大越调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对李有生而言,在这奔走变动的六十年中,不变的是自己的坚守。

  

  结缘皮影戏

  抗日战争时期,李有生的父亲从家乡古驿镇一路逃荒到了房县桥上镇的古泉村。不久之后,李有生的出生为这个颠沛中的小家增添了莫大的欢喜。

  彼时,光化艺人王金山也落脚在古泉村。王金山家世代唱演皮影戏,他本人就是大越调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

  王、李两家交往密切,年幼的李有生一开始就对皮影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哪里有场子,李有生便早早去守着。每次见王金山吹拉弹唱,李有生便在一旁看,趁人不注意便偷摸一下器具。每次见工人雕刻皮影人偶,李有生就在一旁偷学,回家后在油毛毡上模仿。即使是上学的时候,李有生也在书包里装满了皮影道具,走在路上还要哼上两曲。

  新中国成立后,日常生活逐渐安定,李有生正式拜入王金山门下学习皮影戏。耍签子、拉弦子、打锣鼓、唱戏文……仅一年多,李有生便有了调动“千军万马”的能力。师徒二人在鄂西、豫南演出谋生,大越调唱腔颇受群众喜爱。

  如今,在李有生的家庭博物馆里,历经200年风雨的影人与道具完好无损,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色泽鲜亮。“它们是我师父祖传三代的家当。”李有生骄傲地说。

  

  老皮影耍出新活力

  师父退休的时候,正值样板戏兴起。“他们唱的是戏,皮影戏也是戏,何不用皮影来唱《沙家浜》?”李有生马上行动了起来。

  头戴帽子、一身正气的李玉和,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李奶奶,头扎麻花辫、一袭红布衣的铁梅……李有生雕刻出的皮影人偶新颖生动,他的皮影样板戏也颇受欢迎。一时间,李有生的戏班“越办越香”,他自己也成了村里的红人。

  1975年,李有生一家回到了外沟村。为养活一家8口人,李有生拼命干起了农活。不过,无论多累,他总不忘在休息的时候哼几句大越调,摸摸陪他历经风雨的宝贝皮影。1983年,正在红水河水库做工的李有生无意间看到有人在放电影《三打白骨精》,顿觉皮影戏又迎来了一个重返舞台的机会。

  时机到了,寻找一同登台的搭档却不那么容易。直到1995年,一支“会拉、会唱、会舞狮,还会唱曲剧”的表演队出现在外沟村,与李有生一拍即合。

  为了让表演更受欢迎,李有生在襄阳大越调与河南小越调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曲调;为了让作品跟上潮流,他把《军港之夜》等流行歌曲与现代人物加入到皮影戏中;为了让观众不嫌单调,他还丰富表演形式,用舞狮、旱船与秧歌来助兴。

  1996年冬,古驿镇文化站站长登门拜访,请李有生为迎接香港回归做准备。接此重任,李有生立马着投入了工作——词曲、人物、动作,全部都是原创。“不同时期要赋予皮影新的内涵。”李有生说,这场跟上了时代的表演彻底让他们出了名,也让大越调皮影成了整个镇子逢年过节的重头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电视与网络的普及,皮影戏遇到了观众分流的新挑战。

  李有生再次迎难而上。他采用现代音乐,制作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他尝试用亚克力材料代替牛皮制作影人,成品颜色鲜艳、透明度高。这些付出与探索,支持着外沟村的皮影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让戏本子有人传唱

  如今,为了维持家庭博物馆,李有生仍然住着土坯房。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舞尽喜怒哀乐。从艺60年,李有生坦言:“不想看到这项技艺在我手中失传。”

  2013年,大越调皮影戏被收入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有生也开始琢磨起了收徒。

  学习皮影戏非一日之功,敲打拉唱必须样样精通。“得钻得进去,受得了清苦。”李有生说,现在的年轻人往往怕皮影拍挣不到钱,收的几个徒弟,也大多是“兼职”学习大越调皮影戏。“身在河南的徒弟苏风云虽能唱几句,但教学不便;湖北文理学院的老师赵晓松文笔好,可工作忙……”李有生掰着指头,将门下的几个徒弟挨个数了一遍。

  2015年,23岁的外孙鲁小鹏正式行拜师礼,李有生终于有了传承人苗子。

  “他打小对皮影戏有兴趣,跟在我身边学了十几年,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介绍鲁小鹏时,李有生仍不忘点出外孙的不足:“耍签子、敲锣鼓的基础好,但不善唱曲。”

  除了带徒弟,李有生也开始收集整理民间戏本。祖传的他都做了辑录,自己改编的正在做归类整理,民间传唱的正在尽力收集,连皮影人偶图像他也新绘制了几本。

  李有生说,要赶紧把自己掌握的传统戏本整理出来,建起一支年轻的大越调皮影戏队伍。“这样,戏本子就始终有人传唱。”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