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12时,山东省2025年鱿鱼专项捕捞正式拉开帷幕。在山东省荣成市海成渔港,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帘,渔民们有条不紊地检查渔具、补充物资,百余艘鱿鱼捕捞船在完成检验后,蓄势待发,即将驶向大海开启捕捞作业。
“往年休渔期这时候只能在家闲着,今年是第一次参加专项捕捞,心里起初没底,不过有渔政工作人员保驾护航,既能合法出海,又能赶上鱿鱼汛,心里踏实多了!”渔民老张一边整理渔网,一边满脸笑意地说道。
荣成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鱿鱼精深加工基地,年上岸鱿鱼量占全国40%以上,鱿鱼专项捕捞也将为当地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预计还可带动数千名渔业从业人员实现增收。
鱿鱼属于一年生洄游性渔业资源,具有亲体产卵后自然死亡的生物学特性。若错过最佳捕捞期,部分资源便会自然损耗。为切实落实好这项惠民工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委托专业机构对鱿鱼专项资源展开调查,精准评估资源可捕量、分布区域以及个体规模,合理确定开捕时间,科学指导渔船生产作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四级调研员李昕表示:“基于多年资源监测数据,今年鱿鱼专项捕捞严格限定了作业时间、捕捞限额和渔具标准。作业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捕捞限额为15000吨,渔具标准为刺网50毫米、围网35毫米、拖网54毫米的最小网目尺寸要求,既符合‘资源必捕性’原则,又能通过科学管控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桃园工作站站长杨宏伟介绍说:“正式开航前,我们要对每艘渔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网目尺寸不合格等情况,一律不能出海作业。所有作业渔船还需严格执行定点上岸制度,使用‘渔港通’APP报告进出港信息和渔获物产量。”
为保障专项捕捞规范、有序推进,7月19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召开鱿鱼专项捕捞海上执法工作部署会,对海上执法管控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今年共抽调8艘执法船实施伴航式监管,重点核查渔具网目尺寸、作业区域是否合规,以及船位监测设备运行状况,所有检查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并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鱿鱼专项捕捞中存在超范围作业、使用不合格渔具等违规行为,涉事渔船将一律依法召回处理。这种严格监管模式与毛虾、海蜇专项捕捞中实行的“熔断机制”“梯次捕捞”等制度相互呼应,共同形成了覆盖多品种的专项管理体系。
通过精准把握不同品种特性,从毛虾的资源调查精准调控,到海蜇的分海域梯次捕捞,再到鱿鱼的全链条执法监管,山东省正全力构建“科学管控、精准执法、资源增效”的渔业资源管理新模式,有效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