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捕捞“六月黄”大闸蟹
大闸蟹深加工产品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六月黄”大闸蟹悄然爬上消费者的餐桌,凭借上市早、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六月黄”大闸蟹有效填补了水产品供应淡季的空白,成为当下市场热门美食。目前,金坛区“六月黄”大闸蟹销售价格约为每斤40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
“六月黄”大闸蟹养殖模式是近几年才开始在金坛区普及的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2022年,受高温天气影响,养殖池塘环境变差、水草腐败等因素导致大闸蟹损伤严重,为了降低损失,部分养殖户开始被动销售“六月黄”大闸蟹。养殖户卖完“六月黄”大闸蟹后,对养殖池塘进行了清塘、消毒、种草,有的养殖户选择在池塘接着养殖青虾、有的养殖户则购买蟹苗继续养殖大闸蟹,这些养殖户都取得了理想的收益,于是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投入“六月黄”大闸蟹的养殖中,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降低养殖风险
金坛区长荡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秦亮告诉记者:“金坛区的‘六月黄’大闸蟹主要产自指前镇、朱林镇、直溪镇等地。2024年,金坛区大闸蟹养殖面积约8.4万亩,产量约1.06万吨,受高温减产影响,同比降幅明显,产值约15亿元。今年大闸蟹的养殖面积和去年基本一致,很多大闸蟹养殖户考虑到极端气候条件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对大闸蟹养殖规格及产量的影响,在养殖模式上做出了适当调整。一是在水草的选择上进行了改变,今年更多的养殖户选择使用轮叶黑藻和苦草等耐高温的水草,替代了之前经常使用的伊乐藻。二是部分养殖户增加了扣蟹投放密度,扣蟹投放量较以往增加了300~500只/亩。三是为了降低高温天气对大闸蟹的影响,很多养殖户在高温来临前就上市了一部分大闸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六月黄’大闸蟹。四是养殖户在蟹塘中套养青虾、罗氏沼虾、鳜鱼等,通过混养模式增加收益。”
近年来,受气候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大闸蟹养殖效益逐年走低,养殖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确保养殖收益,金坛区养殖户积极探索“六月黄”大闸蟹养殖模式,该模式缩短了养殖户的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风险。根据大闸蟹的养殖规律,目前,养殖户开展“六月黄”大闸蟹养殖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养殖方式是增加养殖密度。由于大闸蟹在养殖前期规格小、活动量小,因此高密度养殖对水体环境影响不大,养殖户为了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可适当增加大闸蟹养殖密度。在大闸蟹脱完2至3次壳,规格变大且活动量增加的时候,养殖户上市部分“六月黄”大闸蟹,剩下的大闸蟹将继续养殖到成蟹后再进行上市销售。另一种为全“六月黄”大闸蟹养殖方式。养殖户在6月就开始将养殖的“六月黄”大闸蟹全部卖出,然后再整理塘口进行下一轮养殖,相当于将原来的一季养殖变成了双季养殖,在降低养殖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收益。
秦亮表示,去年受高温天气影响,他养殖的成蟹平均亩产不到100斤,因此今年也在养殖模式上做了相对应的调整,成蟹养殖池塘中有80亩采用的是“六月黄”大闸蟹养殖模式、70亩采用的是“虾蟹混养”模式。
擦亮区域品牌
2017年,金坛区政府相关部门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围绕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形成了以长荡湖大闸蟹产业为代表的全产业链保险服务体系,从产前到产后、从保实体到保服务,为蟹农量身定制了“河蟹全产业链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全方位覆盖了大闸蟹从养殖到餐桌的风险保障,为大闸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养殖户养殖生产装上“安全阀”。险种包括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内塘螃蟹气温指数保险、内塘螃蟹综合保险、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等。截至2024年11月,金坛支公司已承保政策性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4.63万亩,提供风险保障9254.56万元;螃蟹养殖气温指数保险2.05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045.32万元;商业性内塘螃蟹综合险2058亩,提供风险保障1029.23万元。
其中,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属于气象指数保险,主要保障因水文水位、天气等原因造成的被保险蟹塘高温、漫塘出现的相关损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受灾大闸蟹养殖户予以赔偿。目前,金坛区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的投保方式有团单模式和个单模式两种。团单模式以村民委员会为投保组织者,符合条件的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组织投保,一村一保单,50亩以上的进行逐一验标,养殖户只需自缴10%的保费。个单模式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作为一个单独法人自行投保。参保的养殖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需按照实际养殖面积进行投保,连片养殖面积不少于20亩。目前,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已基本覆盖金坛区大闸蟹养殖户。
此外,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金坛区长荡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大闸蟹养殖户参加相关水产养殖培训。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业党支部“塘口大学堂”服务队以金坛区的8万亩塘口为服务阵地,在塘口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2024年,在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首届“PICC中国人民保险”常州,长荡湖蟹王大赛在金坛区举办。大赛吸引了全国50余家河蟹企业参与,大赛评选出来自金坛区长荡湖来忠特种水产养殖场和金坛区朱林友礼家庭农场的“蟹王”“蟹后”,其中,“蟹王”重634.7克、“蟹后”重439.8克。据悉,“蟹王”“蟹后”品种均为“长荡湖1号”,该品种是金坛区自主选育的河蟹新品系。目前,“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系已走出实验室,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格局,不仅在本地成功示范推广,还成为浙江省长兴县、山东省东营市等河蟹主产区引进的优势品种。
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为一名“蟹二代”,秦亮2016年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乡接手父亲的蟹塘,成为金坛区指前镇最早一批回乡的“新农人”。为了更好地让大闸蟹养殖适应新时代要求,秦亮积极转变养殖模式和经营思路,在父辈们20多年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开创更多新的养殖模式,如低密度、大规格种蟹养殖模式以及公蟹“六月黄”、母蟹早上市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共同致富。2017年,秦亮成立江苏长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行“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基地作为良种繁育以及大闸蟹养殖示范区,通过合作社模式向养殖户输出种苗、技术及相应生产资料,回收养殖户养殖的大闸蟹,再通过电商将大闸蟹卖至全国各地。
秦亮说:“为了继续提高‘长荡湖’大闸蟹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延长长荡湖大闸蟹产业链,目前除了基地养殖,我还和另外两位长荡湖的‘蟹二代’合伙建立了加工厂。我建加工厂的初衷就是将自己养殖的大闸蟹加工成如醉蟹、香辣蟹、蟹黄酱等产品。这些加工产品除了能提高大闸蟹的附加值,进而增加收益外,也将在大闸蟹价格下滑、销售困难等突发情况下,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更多保障。”
在秦亮看来,正常情况下,生鲜大闸蟹的销售期是从中秋到第二年春节期间,而大闸蟹被加工后可以延长大闸蟹的销售期,大闸蟹做成醉蟹后经过速冻锁鲜,保质期可达12个月,能够做到全年销售。他说:“自2024年3月拿到生产许可证到2024年底,我们销售的大闸蟹加工产品产值达350万元。今年截至‘六月黄’大闸蟹上市,我们销售的罗氏沼虾、小龙虾等加工产品产值已经超过了去年。随着生产线的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的逐步稳定,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就会放在销售方面,不仅要对接各种传统销售渠道,还要不断开拓电商销售平台,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将长荡湖大闸蟹品牌打出去,提高产品销量、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激活地方经济、促进区域商业发展。”本报记者 胡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