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2版 综合新闻返回

一场“渔趣味”十足的运动会

——浙江温州寓教于乐提升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陈海霞 何正一 本报记者 胡婧

中国渔业报 | 2025年07月21日陈海霞 何正一 本报记者 胡婧

  

  

  

  

  “实际作业要比比赛难度更大,因为虾蟹破坏的网眼不规律,更考验我们的手艺和经验。”渔嫂们一边补着渔网一边说道。在补网比赛现场,只见渔嫂们俯身桌前,指尖捏着补网针、网线和剪刀,穿针、绕线、打结,手上的动作一气呵成,以海为生让她们练就了熟练的职业技能。

  7月10日,一场为浙江省温州市渔民“量身定制”的运动会——温州市首届渔民运动会暨渔业安全技能竞赛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滨海校区)拉开帷幕,活动为期2天,全市共有7支队伍、76名渔民同台竞技。此次活动将安全理念贯穿所有项目,并将渔民们的日常融入各项比赛里,用最具“渔味”“趣味”的方式提升渔民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活动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温州市总工会共同主办。

  

“海上生存课”搬上赛场

  海洋伏季休渔既是海洋“休养生息”的重要时间节点,又是渔民集中充电提升能力的“黄金时期”。今年伏季休渔期以来,温州市围绕涉海涉渔安全生产“攻坚突破年”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伏休管理工作,全力保障伏休秩序稳定,促进渔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不同于常规运动会的“跑跳投”,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以赛赋能”为核心,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让渔民在“比速度、练反应、强协作”中夯实安全生产能力,在竞技和交流中感受职业价值和自豪感。其中,技能比拼是活动的重头戏,安全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紧密结合渔业生产实际,既有隐患排查、船用绳结、撇缆操作、水上救生、补网操作等个人项目,又有船舶消防、渔获搬运接力等团体项目,为伏季休渔期间渔民开展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广大渔民既是千家万户餐桌美味的提供者,又是广袤蓝色国土的捍卫者,渔民面对海上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扎实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从事渔业生产必备的“救命符”。近年来,温州市通过全面推进渔船“两新”改造,出台渔船“两新”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示范船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开展渔船隐患排查整治,提升渔船本质安全和节能减排效能,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依托“浙渔安”“海上斑马线”,温州市完成沿海视频监控前端全部431个点位建设和638个摄像头接入AI算法,提升海上安全智控水平,保障渔民生产安全。

  此次活动还邀请渔船通导设备主流供应商在活动现场展示了最新船载通导设备,帮助渔民直观了解科技最前沿的通导设备。参观展示的渔民表示:“这些先进的船载通导设备可以有效保障我们渔民日常捕捞生产过程中的航行安全,提升捕捞效率,让我们的生产作业更高效。”

  

激活伏休期渔民培训新活力

  在渔获物搬运接力赛中,渔民们抱着装满“渔获”的鱼筐健步如飞,场外呐喊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渔业丰收季时渔获满舱归港、渔港码头热闹的景象如一幅画卷般在眼前展开。

  “这样的活动要多办!既学本事又长志气,还能让更多人懂我们!”参赛的渔民激动地说。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州市依托海上‘千万工程’,完善‘船、人、机制’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渔二代’‘渔民党员’等‘领头雁’培育体系,近两年已培训渔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次,为渔业行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渔业从业者,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市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温州市将按照《2025年温州市高素质渔业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方案》要求,持续推进渔民培训教育工作,加强‘渔二代’品牌建设、系统提升渔民职业素养和安全生产能力、健全现代化渔业人才支撑体系。温州市将举办更多丰富渔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特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渔民职业技能,激励广大青年入渔,做大做强渔业行业,推动渔民不断精进技术、团结共进,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共同绘就渔区共富发展的新图景。”

  陈海霞 何正一 本报记者 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