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璟)7月3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主旨报告环节,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把脉深远海养殖的前沿方向,分享渔业创新实践经验。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产业化破局路径”“深远海三文鱼品质保障体系构建”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会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文华介绍,山东是渔业大省,202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4904亿元,水产品总产量953万吨。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1处,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2800余个,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34台(套),养殖水体近400万立方米,“经海”“财金”“深蓝”等一系列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养殖装备在山东设计、建造并投入使用。当前,山东省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推进海洋渔业发展,将三文鱼产业作为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2024年,山东省自然海域养殖三文鱼产量达到2000吨,三文鱼产业正从“试验探索”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森介绍,近年来,烟台依托海域资源、科技创新和装备制造等优势,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34座,养殖水体突破120万立方米,年可产鱼类1.5万吨,其中三文鱼养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烟台将进一步开拓三文鱼养殖空间,攻坚突破三文鱼苗种供应短板;推动建设半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试验解决三文鱼度夏难题;实施“三文鱼万吨计划”,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三文鱼产销一体化基地。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拓展海洋食物资源的关键举措,是实现渔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渔业转型优化的优先选项,更是渔业大国迈向渔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此次大会不仅是对过去几年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成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还将为稳步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渔业强国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