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第3版 市场·科技·品牌返回

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加快建设海洋牧场

朱文斌

中国渔业报 | 2025年05月12日朱文斌

  渤海湾水天一色,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扇贝养殖海域一派生机盎然。起吊、投苗、布网……渔民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海上春耕”。近年来,北戴河新区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产业升级“双赢”。

  

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加速推进

  北戴河新区海洋和渔业局副局长申天龙介绍,目前北戴河新区拥有82公里海岸线,6海里~12海里范围的可用海域面积超过20万亩,大部分区域用于筏式扇贝养殖。为了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北戴河新区以海洋生态修复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北戴河新区已有4家单位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海域面积达2.89万亩,总投资1.4亿元,已投放礁体超过36.9万空方,累计投放海参、魁蚶等各类苗种超过5000万单位。

  

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并行

  海洋牧场不仅是发展渔业的“蓝色粮仓”,更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平台。通过构建人工鱼礁、投放水生生物苗种,北戴河新区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原本资源枯竭的海域重新焕发生机。海洋牧场内的礁体区已形成稳定的生物栖息地,成为贝类、海参等经济海产品的理想栖息和繁殖场所。

  北戴河新区以国家级海洋牧场为依托,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促进养殖提质增效的同时,还带动了水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品牌营销和休闲渔业等上下游产业快速成长,有的扇贝类产品出口全球,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海上春耕播下希望种子

  目前正值扇贝育苗的关键期,渔民们正投下一个个装有扇贝苗种的笼具,拉开了养殖的大幕。35岁的养殖户姚远说:“今年苗种价格略高,但品质不错,海洋生态环境也好,我们信心很足。”他今年共投放3万多笼扇贝苗种,扣除人工、船只等成本,预计纯利润将超过60万元。

  姚远从小跟随父亲以近海捕捞为业,见证了北戴河新区海洋牧场的崛起与壮大。他说:“政府扶持、政策倾斜,再加上这几年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这些靠海吃饭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向海图强 生态为先

  海洋牧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仅依靠国家投入远远不够。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出,在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同时,北戴河新区要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力度,激发养殖户参与热情,保障海洋牧场运营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同时,北戴河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供给,推动“海洋+旅游”“渔业+休闲”等新业态融合发展。

  北戴河新区正以“生态优先、产业升级”为核心理念,让昔日单一的渔业养殖海域转变为集生态修复、资源增殖、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朱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