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2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质量安全保障”研讨会,相关专家围绕特色淡水鱼病害与药物残留治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讨。
特色淡水鱼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优质蛋白供应、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效显著。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表示,提升特色淡水鱼质量安全水平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重点突破四大技术方向:一是明确黄鳝、泥鳅等特色水产品种重大病害的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研发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二是建立药物残留精准检测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关口前移;三是创新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构建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四是完善从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规范。
研讨会上,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顾泽茂等专家围绕主要病害种类、药物残留控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绿色养殖技术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研讨会形成的技术共识将为特色淡水鱼产业制定质量安全提升计划提供重要支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又促进养殖效益提升,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