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第3版 市场·科技·品牌返回

遂宁船山区大力发展稻虾共生模式

侯跃

中国渔业报 | 2025年04月28日侯跃

  4月16日,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梓桐村的稻虾共生基地,笔者看到村民取笼结、收虾笼……一番娴熟的操作下,一只只壳红、身白、头大、尾宽的鲜活小龙虾随着笼网跃出了水面,随即进行称重、分类、打包、装箱、运送。

  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2022年,河沙镇采取“政府招引+园区配套政策+乡镇服务”模式,成功引进了昱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稻虾共生基地。

  “我们通过对梓桐村、栖凤村及王家场村2000余亩稻田进行改造,修建了提灌站、整治了下田坡道、修缮了石河堰等基础设施。”河沙镇党委副书记余涛介绍,稻虾共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生态循环。小龙虾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使用,而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我们基地,仅养殖小龙虾一项,年产量可达25万余公斤,年产值约750万元。这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黄振说。

  “我们在家门口的稻虾共生基地务工,一个月收入3000元,比外出打工划算。”梓桐村村民王文利告诉笔者。

  据梓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彦名介绍,昱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驻梓桐村后,为村里解决闲置劳动力100余人,务工村民年均增收约2000元/人。同时,稻虾共生基地还吸纳了17名群众为长期工人,月工资3000~5000元。

  笔者了解到,稻虾共生基地不仅是养殖和种植的场所,更是休闲农旅的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钓虾、品尝美食、观赏田园风光。这种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全村的产业发展渠道。

  “我们基地现在不仅有农业种植,还有渔业养殖、农旅等项目。我们要把这个基地打造成一个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黄振说。

  据悉,下一步,河沙镇将全力推进辖区内的各项农业产业,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激活乡镇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河沙镇将积极探索更加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游客在这里能品尝乡村美食、观赏田园风光。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