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第3版 市场·科技·品牌返回

四川巴中市开发大水面生态渔业

巴日

中国渔业报 | 2025年04月28日巴日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印发《巴中市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宜渔则渔、一库一策、增养并举”原则,盘活全市861座水库的大水面资源,分类推进圈养、精养、增养等大水面现代渔业模式,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巴中市水库增养殖面积达到9万亩以上,大水面水产品出塘量达到2.5万吨以上,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以上,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达到20处以上。到2030年,巴中市水库增养殖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大水面水产品出塘量达到3.5万吨以上,大水面生态渔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以上,生态渔业示范基地达到50处以上,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

  据了解,2024年,巴中市大水面渔业出塘量1.14万吨,占水产品总量13.97%,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巴中市可利用大水面资源主要集中于861座水库(水利水库824座、电站水库37座),现有工程水面14.5万亩以上。目前,已用于发展生态渔业水库137座、4.22万亩,利用水库发展生态渔业空间较大。加之近年来,水库生态鱼“订单式”畅销,深受当地消费者追捧,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趋势向好。

  《方案》明确,在发展模式方面,主要分为增殖渔业、精养渔业和设施渔业,“因库制宜”重点发展鳙、鲢等滤食性鱼类,鲤、鲫等大宗水产品种精养,鲈、江口青鳙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种,调优全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在招大育强主体方面,通过做强龙头企业、壮大新型主体、健全服务体系,系统集成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主体,加强冷链、仓储、物流等流通环节建设,实现从塘口到餐桌的无缝化对接。在延伸产业链条上,积极开发种质资源,利用红鱼洞、黄石盘等大型水库增殖放流站,开发巴河(巴中段)87种鱼类、23种两栖类等地方特色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制定水产苗种产地标准和产品标准,积极申报国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做深水产加工,推动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产品开发、特色配方和工艺技术等方面迭代升级,利用大水面增养殖水产品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开发风味鱼、风干鱼、香酥鱼等食品,拓展产业利润空间。在打响生态品牌方面,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创建特色品牌、拓宽营销市场,打造“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提高生态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