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首个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在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运营。该平台以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核心,剑指对虾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标志着我国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迈向新阶段。
启动仪式现场,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揭牌,平台建设、运营及未来发展规划精彩亮相,“广泰2号”新品种和盐田虾相关标准同步发布。
此次启动的国家级平台累计投资超3亿元,配备微生物实验室、基因库及色谱仪、自动DNA提取工作站等尖端设备,构建起从引种隔离到保育扩繁的全链条育种体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富花介绍,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精准选育的“广泰2号”,抗弧菌病能力较进口品种提升38.04%,在山东对比试验中亩产平均增长27%—29%,养殖效益显著提高89%。平台首期已部署种虾2万对,生产幼体120亿尾、仔虾10亿尾,工厂化测试成虾20万斤,未来更将实现年产SPF种虾10万对、虾苗100亿尾,有望彻底扭转北方优质虾苗短缺局面。
该平台整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成立以包振民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育繁推—产加销”全产业链升级。通过建立共享育种数据库和多环境联合评估体系,加速良种选育和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引领行业标准化建设。张新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