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长期以来,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共同管理与养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自2017年至2024年,双方已成功联合举办7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北部湾投放鱼、虾、蟹、贝、鲎等水生生物苗种超3.54亿尾。这一合作成果获得两国政府及领导人的高度认可,先后6次被写入中越联合公报或联合声明,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
持续的增殖放流行动收获显著成效,增殖回捕率始终稳定保持在5%以上的较高水平。其中,虾类放流效果尤为突出,回捕率高达15.4%—39.0%,带动沿湾优质水产品渔获量同比提升10%—15%。这不仅有效养护了北部湾水生生物资源、维护了水域生态平衡,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切实帮助渔民实现致富增收。
4月18日,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市的渔民代表自发组织,分别向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北海市海洋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赠送锦旗。鲜艳的锦旗上,承载着渔民们对中越北部湾联合增殖放流工作的由衷肯定,也饱含着他们对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长期支持北部湾渔业发展的深切谢意。
“这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海洋渔业,始终惦记着我们渔民群体。北部湾增殖放流工作投入巨大,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几年休渔期结束后,鱼虾产量格外可观,实实在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桂北渔96889”船主言语间满是欣慰。
“桂防渔排33039”船主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我的流刺网渔船有时还能捕捞到带标记的鱼,这充分证明增殖放流的鱼苗成活率很高。现在黑鲷、黄鳍鲷等品种的产量大幅增长,真心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扩大放流规模,多投放些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感谢国家对广西沿海渔民的政策扶持!”
今年恰逢中越建交75周年,据了解,中方将继续携手越南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开展第8次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此举旨在巩固和拓展既有成果,进一步增进两国渔民福祉,务实推动北部湾渔业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深化中越传统友谊,共同谱写“和平之湾、合作之湾”的渔业发展新篇章。杨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