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养猪业的“MBA”——P+学院总裁班的30多位养殖企业管理者即将结业时,这场由国际农牧巨头与顶尖学府联手的培训,就像一面镜子,清晰照出我国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痛点与破局方向。
目前,我国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培养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高校的畜牧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仍围绕传统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基础内容展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运营、数字化转型等高级管理知识涉及较少。就好比给未来的“畜牧军团指挥官”只教了单兵作战技巧,却没传授排兵布阵的兵法。另一方面,行业内虽有零星的培训项目,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很多培训内容陈旧,与行业前沿发展脱节,培养出的管理者难以应对当下复杂多变的行业挑战。
而P+学院总裁班的学员,本就是养殖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参与培训的经历,恰恰为我们指明了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正确打开方式。总裁班以“5P”理念为核心,课程从开拓全球视野、提升领导力、强化管理能力、生产实践模拟四个模块设计,让管理者们不仅能学习到国际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还能在案例讨论和实践模拟中,掌握应对企业实际问题的策略。
培养我国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首先要革新课程体系。高校和培训机构应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与畜牧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比如,开设“畜牧企业战略规划与市场布局”课程,让管理者学会在行业周期性波动中,精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设置“畜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管理”课程,帮助管理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除了高校的专家学者,还应邀请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咨询顾问等参与授课。像P+学院总裁班那样,让来自企业一线的实战派分享经验,让学术界的理论派提供知识框架,两者结合,让管理者既能学到“道”,又能掌握“术”。
再者,实践与交流平台必不可少。组织管理者到国内外标杆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开展行业案例研讨和模拟决策竞赛,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磨砺管理能力。同时,搭建管理者交流社群,促进经验共享和思维碰撞,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国畜牧业要想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P+学院总裁班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项目和模式出现,培养出一批批懂技术、善管理、有视野的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带领我国畜牧业走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