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第7版 寸心·天下返回

清越科技发布新技术:仅需水和电即可生成消毒液

本报记者 张林萍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25年05月25日本报记者 张林萍

  

  

  5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届(2025)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25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上,浙江清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越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电化学过氧化氢发生系统”。这项突破性技术仅需水和电即可实时生成消毒液,为养殖业带来革命性的消毒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畜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行业痛点
转型升级面临三重挑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生猪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关系着14亿人的“菜篮子”安全和4000万从业者的生计。然而,当前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丁玉春指出:“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疫病防控压力。以非洲猪瘟为例,2019年疫情造成行业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亿元,生物安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其次,是环保治理压力。数据显示,畜牧业恶臭投诉占比高达12.7%,环保达标成为刚性要求。再次,生产效率亟待提升,我国养殖综合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智能化、精准化技术迫在眉睫。

  破解这些产业痛点需要科技创,清越科技此次发布的“电化学过氧化氢发生系统”,正是以技术创新回应产业需求的典型案例。

  

技术突破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创新之路

  面对行业困境,清越科技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浙江清越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陈志华介绍,此次发布的“电化学过氧化氢发生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临界式电化学技术,仅需接入生活中的自来水和电源,即可实时生成可控浓度的过氧化氢消毒液,为养殖场提供高效、安全、无污染的消毒与除臭解决方案。

  在畜牧业防疫体系中,过氧化氢及其衍生物在凭借其高效消杀与环境友好的双重特性,已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的核心制剂。清越科技首次面向畜牧行业发布的“电化学过氧化氢发生系统”,依托独创的临界式电化学技术,通过水和电,即可实现过氧化氢溶液的“现制现用”。

  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聚焦三个方面。陈志华介绍,原料革新层面,用水和电替代传统消毒剂,彻底解决采购、运输、储存难题;智能控制层面,配备浓度实时监测系统,可根据不同消毒场景自动调节浓度,避免人工配比误差;绿色安全层面,消毒后仅分解为水和氧气,实现“零刺激、零异味、零残留”。

  作为斯坦福大学Jaramillo实验室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清越科技自2020年落户浙江以来,已累计获得近60项国内外专利。公司汇聚了来自斯坦福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等顶尖院校的研发人员,在电化学领域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应用价值
破解四大行业难题

  据了解,清越科技摄入养殖行业以来,“电化学过氧化氢发生系统”首次推出,为养殖业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四大难题:

  ——防疫效率提升。通过雾化系统可实现全方位消毒,覆盖传统人工消毒难以触及的死角,支持“带畜消毒”操作。测试数据显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效率大大提升。

  ——化学残留难题。传统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常导致畜禽出现躁动、拒食等应激反应。而电化学法制备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含任何添加剂,对动物黏膜零刺激。

  ——恶臭治理困境。系统产生的活性氧组分可高效分解氨气、硫化氢等异味物质。实际应用显示,养殖场空气质量明显。

  ——运营成本压力。相比传统消毒剂,该系统明显降低长期运营成本,且无需危化品运输和储存。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指出:“这种‘现制现用’模式不仅降低运输储存风险,更实现了浓度智能可控。特别是无有害化学添加的特性,为绿色养殖理念提供技术保障。”

  

市场前景
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目前,该系统已在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试点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不同规模场景,从猪舍消毒到禽类饮水净化,再到鸡蛋表面杀菌,应用场景广泛。

  陈志华表示,“未来,随着技术持续优化,应用范围还将扩展至更多精细化场景,为绿色养殖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创新技术将推动畜牧业消毒模式从传统人工操作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这种绿色环保的技术路线更显珍贵,有望成为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从千亿元损失的重大疫情到困扰行业的环保难题,清越科技用“水+电”的创新组合给出了中国方案。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将提升我国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将为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畜牧业正迎来绿色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