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第2版 市场·动态返回

本报和中畜传媒、泽牧久远等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发起——

成立“草食动物营养调控与饲养技术生态圈”

本报记者 张林萍 文/图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25年05月25日本报记者 张林萍 文/图

  

  

  5月18日,刚刚发起成立的“草食动物营养调控与饲养技术生态圈”部分成员借畜博会召开之际在山东青岛见面。

  “草食动物营养调控与饲养技术生态圈”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指导,中畜传媒、中国畜牧兽医报社联合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生态圈将聚焦牛、羊、骆驼、驴、鹿、兔等草食动物全产业链,搭建覆盖良种培育、疫病防控、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协作网络,推动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生态。“草食动物营养调控和饲养技术生态圈”旨在以营养和饲养技术为基础,构建同行自主深度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产业良性发展。

  中畜传媒总经理王泰伟主持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共同发起单位的主要负责人30余人参加。中国畜牧兽医报社社长刘波介绍了生态圈共识。中畜传媒董事长颉国忠出席,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与大家见面并做重要讲话。

  沙玉圣在讲话中深刻剖析了草食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当前行业虽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足、技术转化链条断裂、产业链协同薄弱、基层养殖技术支撑缺失等核心问题。“优质饲草区域适配性不足、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脱节、养殖端‘重治轻防’现象普遍,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协同创新破局。”

  “生态圈的成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沙玉圣表示,通过整合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协会的平台资源,生态圈将重点突破饲草高效利用、精准营养调控、智能养殖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需求牵引、技术攻坚、成果落地”的闭环机制。

  见面会明确了生态圈“全方位营养,健康养殖”的核心宗旨,提出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作为松散型自愿协作朋友圈,生态圈向饲料、养殖、设备等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开放,成员可自愿加入并享有技术共享、标准共建、资源对接等权益。

  刘波详细介绍了生态圈的功能和架构。一是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线上沙龙及实地考察,建立“企业需求清单”与“科研攻关清单”精准对接机制。二是行业标准引领工程:联合起草营养调控、绿色养殖等技术规范,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三是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育:建立技术成果库,开展“牧场营养师”“养殖技术员”等专项培训,促进技术下沉应用。

  见面会成员分别介绍了各自情况,并对生态圈未来发展与建设提出诸多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共同发起单位一致同意,今年年末适当时候组织召开生态圈成立大会并举办“草食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