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第8版 饲料·加工返回

挖掘松嫩平原盐碱地种草潜力,推动饲草产业拓面增量

王志锋 任伟 王仲男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25年05月11日王志锋 任伟 王仲男

  松嫩平原是我国的大粮仓和畜牧业种养结合的优势产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牧业经济滞后,甚至威胁粮食安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盐碱地是后备耕地资源,是未来粮食增量的主要来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在大食物观下,种草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开发利用该区域原生草本植物中具有饲用价值的饲草或选择耐盐碱饲草,以种适地种植适生饲草开展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既能发展饲草产业,又能储备耕地,已成为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

  

盐碱地种草优势

  资源匹配,符合生态规律。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468.2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气温4.9℃,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4.1℃,无霜期140天左右,水热光资源充沛,且与饲草生长季节匹配。该区盐碱地自然景观为草甸草原,分布有羊草、野大麦、虎尾草、碱茅和碱蓬等多种植物群落,是我国北方草原带自然条件最好的草原之一。其中,羊草群落分布最为广泛,是该区域的优势群落,也是该草甸草原的顶级群落。盐碱化羊草草甸地势平坦,面积较大,集中连片,具有极大利用潜力。然而在全球变化叠加不合理的开垦、放牧等人为因素影响下,造成土壤表层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裸露,风蚀作用加剧,使大片草原退化为盐碱地。因此,通过种植适生饲草利用盐碱地,发展饲草产业,符合生态发展规律。

  因地制宜,以种适地。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上原生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常见的具有饲用价值的饲草主要包括羊草、五脉山黧豆、牛鞭草、虎尾草、碱茅、野大麦等。羊草是草甸碱土和草甸盐土的指示植物,碱茅主要分布在重度草甸盐土和草甸碱土的复合区域,野大麦是盐化和碱化草甸草原的建群种。羊草、碱茅和野大麦生物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是草食畜牧业重要的优质饲草。这三种饲草经驯化和培育,已育成东北、吉农1号、吉生1号、龙牧1号等羊草和白城小花、白城朝鲜、吉农朝鲜、吉农2号朝鲜等碱茅与军需1号野大麦等多个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并在盐碱地推广应用300万亩左右。选择原生境适宜草种,以种适地种植饲草可实现苏打盐碱地科学合理利用。

  方法简易,节本增效。苏打盐碱地种草,土地经浅耕翻、耙碎土块、平整后直接播种,也可免耕播种,方法简单,机械化操作简便易行,可节省人力、物力和大量资金投入。轻度盐碱地春季或早夏种植苜蓿,当年即可建成人工草地,并可收获饲草1~2茬,能持续利用5年以上;中度盐碱地种植羊草,春、夏、秋季均可播种,第一年生长发育缓慢,第二年即可收获饲草,第三年及以后达到高产,利用年限可达8年以上;中度盐碱地春季播种种植野大麦建立人工草地,当年见效,当年收益,利用年限通常为6~7年;重度盐碱地或裸斑地种植碱茅,一年四季除冬季土壤封冻外,其余时间均可播种,早期播种当年就能收获饲草,饲草产量可维持4年以上。

  直接利用,同步改良。盐碱地改良核心是消减盐碱、改善土壤性状、培肥地力、提高产能。种植饲草能快速形成地表植被覆盖,防止下层盐分因地面蒸发表聚返盐;饲草发达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表土盐分淋洗;残留根系和枯枝落叶分解后形成土壤腐殖质,增加有机质培肥土壤。豆科饲草根系具根瘤可固氮,能提高土壤肥力。根系分泌物能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土壤养分活化和增强饲草对养分的吸收,提高饲草产量。研究表明,轻度盐碱地种植苜蓿,第二年0~20厘米土层土壤含盐量降低20%以上、有机质增加25.6%。与光碱斑相比,羊草草地表层土壤盐分含量下降了59.71%、有机质增加了249.05%。裸碱斑地种碱茅三年后,表土pH值降低18.63%、盐分含量降低86.67%。

  以草代粮,增草节粮。我国牛羊等草食畜肉产量占肉类总量15%,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70%左右。牛羊肉占比每提高5个百分点,可节约粮食1400万吨。当前,我国牛羊养殖对优质饲草的需求大约为1.2亿吨,产需缺口约有4000万吨。因此,在大食物观下,国家食物安全的重点是饲料粮安全。研究表明,每增加1公斤优质饲草可以减少1.2公斤的精饲料使用,起到“以草代粮”效果。适时收获的饲草全株,其营养物质比籽实多3~5倍。在同等水土资源情况下,生产优质饲草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8倍。所以,利用盐碱地种植饲草,不但可以给牛羊等反刍家畜提供更多的优质饲草,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率,还可以减少牛羊养殖过程中玉米和豆粕等精饲料用量,起到增草节粮效果,实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种养循环,藏粮于地。盐碱地种植饲草除具有生物学改良土壤的显著作用外,还可通过饲喂饲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另外,在种植饲草时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可进一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饲草生长,实现种养循环,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盐碱地种草改良土壤,种养循环培肥地力,增加耕地资源储备,实现藏粮于地。

  

盐碱地种草效益

  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轻度、中度、重度苏打盐碱地分别种植紫花苜蓿、羊草与野大麦、碱茅等优质饲草,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轻度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的年干草产量通常为400~500公斤/亩,经土壤改良和精细管理的年干草产量可达700公斤/亩;中度盐碱地种植羊草的年干草产量通常为200公斤/亩,通过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的年干草产量可提升至300~400公斤/亩;中度盐碱地种植野大麦年干草产量一般在300~400公斤/亩;重度盐碱地种植碱茅的年干草产量约为150~200公斤/亩。目前,干草市场价格根据饲草种类约在0.8~2.0元/公斤间。由此可见,苏打盐碱地种植优质饲草可获得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另外,通过饲喂优质饲草,既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又有助于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肉蛋奶等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养殖效率,可获得显著的间接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盐碱地种草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控制土壤水分蒸发,阻止盐分聚集地表,促进盐分淋洗,防止水土流失和扬尘。饲草根系穿透板结土层,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根系分泌物为耐盐碱微生物提供碳源,加速盐碱土中养分循环,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具有显著作用,生态效益巨大。

  社会效益。一是为盐碱地低成本高效利用与生物学有效改良提供范式;二是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饲草来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促进种养结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区域种养结合优势;三是培育壮大了新型产业-饲草产业,并以此助推了畜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促进了乡村振兴。

  

盐碱地种草前景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随着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增加,不合理利用逐渐加剧,导致松嫩平原盐碱地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呈现下降趋势。盐碱地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是至关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粮仓”。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改良利用和饲草产业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要求“盐碱地综合利用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以种适地’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主攻方向,鼓励利用东北盐碱荒地发展饲草种植,推动盐碱区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为盐碱地种草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支持。

  饲草缺口大,产业需求迫切。我国动物饲料只有20%左右来源于饲草,实现饲料粮减量替代需优质饲草超1.2亿吨。根据《“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优质饲草产量将达到9800万吨,尚有超2200万吨缺口。处于松嫩平原的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既是吉林省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又是吉林省优质饲草生产的集中区。按照吉林省2024年牛羊出栏量测算,需优质饲草1458万吨,而年优质饲草生产量(包括青贮玉米)约在300万吨左右,缺口达1100多万吨。松嫩平原是我国的大粮仓和畜牧业种养结合的优势产区,是我国粮食增产和发展畜牧业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求,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产品供给,要加快盐碱地种草改良利用进程,推动饲草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潜力,加强现有盐碱地改良提升,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盐碱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种草技术成熟。松嫩平原有待开发利用的盐碱地面积约为2032万亩,除开发为水田和旱田外,针对盐碱退化草原,按照顺应自然、遵循群落演替规律原则,地块面积较大、相对集中连片的大约有850万亩盐碱地可种植饲草利用。根据原生乡土草种适应性,结合对盐碱、干旱、严寒等逆境的抗性,以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等,适宜轻、中、重度(或裸斑地)盐碱地种植的优良饲草分别为紫花苜蓿、羊草、野大麦和碱茅。目前,经品种改良,培育的公农5号、龙牧810、龙菁1号紫花苜蓿与吉农1号、龙牧1号、菁牧3号羊草及吉农2号朝鲜碱茅等新品种在保持原有种特性的基础上,干草产量提高了10%以上,与此同时,研发提出新品种不同生境配套种植与管理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大食物观视野下,种草也是种粮。充分利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匹配良好、集中连片的优势,挖掘饲草种植土地空间。以盐碱地原生草种为主,以种适地种植优良饲草,有效突破土地盐碱障碍约束,推动饲草产业拓面增量,以促进草食畜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是践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体现,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