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第6版 数据·话题返回

谁在说

中国畜牧兽医报 | 2025年04月27日

  

1.疾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疾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品种改良、营养饲料、疾病防控、繁殖与行为等多个方面。在养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疾病的传播和爆发。例如,一个养殖场如果没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一旦有疫病传入,可能会迅速蔓延,给养殖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现代化养殖企业需要有更为专门的兽医体系来保障生物安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魏战勇

  

2.人工智彻底改变传统育种方式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都颁发给了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科学与产业的深层变革,而育种领域也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传统育种的方式,为复杂性状的测定和遗传评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胡晓湘

  

3.国外的猪种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市场需求

  国外的育种公司,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加拿大等国的育种公司,培育的品种是为他们本国的养猪产业服务的,这些品种更适合他们的养猪条件和环境,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所以才会出现他们的猪我们买来不好养的情况。这些国家工业发达,人口稀少,地大物博,疾病不严重,所以,并不注重抗病性状和健康性状的选育,但我国情况却不同,这些国外品种的猪在我国饲养时疾病相当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百姓对猪肉消费是有特殊感情和偏好,对猪肉的风味、口感等这样一些品质性状需求强烈,然而这些性状不是国外育种公司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关注的是屠体加工的产量和饲料的转化率,所以国外的猪种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市场需求。——北京首农公司首席科学家 李宁

  

4.脱离生产系统设计讨论规模大小及模式好坏没有意义

  脱离生产系统设计讨论规模大小及模式好坏是没有意义的。例如,美国和中国养猪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模式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通风方式、养殖规模、环保处理等。美国从早期的一点式生产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模式并存,中国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而且美国和欧洲模式因动物福利等因素存在差异,欧洲的动物福利标准较高,不太适合追求效益的中国养猪生产。——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 傅衍

  

5.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业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特点,因此畜禽种业创新需要管理者的政策制度保障,企业决策者的担当情怀、资本投入和长期坚持,也需要科技人员的初心坚守和坚韧不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 黄路生

  

6.优选优配,持续改良,永无止境

  一是猪育种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育种团队要耐得住寂寞,切不可急功近利,育种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二是标准化、规范化种猪数字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和持续实施是成功的保障,让“猪用数字说话”非常重要,这是“状元猪”遴选的基础;三是新品种培育没有终点,动物育种包括猪的育种是一项“逆水行舟”长期抗衡自然选择的事业,优选优配,持续改良,永无止境。——中山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陈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