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地处我国北方,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资源,这为牧草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牧草产业在通辽市的地区经济以及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辽市牧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如种植面积与分布不均衡、品种单一与技术瓶颈、市场需求波动与风险等。
为此,本文对内蒙古通辽市牧草产业进行调查,了解通辽市牧草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特点,阐述牧草产业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提供策略参考,从而保障通辽市畜牧业的生产基础。
2023年国土三调结果显示,通辽市草原面积达177.488万公顷。天然草原分为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干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沼泽类、山地草甸类等五大类。天然草原植物丰富,有110科、446属、1169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达578种。这些丰富的草原资源为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辽市年可利用牧草贮量约20亿千克,产值12亿元。
青贮玉米主要分布在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青贮玉米的生长,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苜蓿、燕麦主要分布在奈曼旗、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奈曼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为苜蓿和燕麦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的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苜蓿和燕麦的生长发育。这些地区的苜蓿和燕麦不仅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草,还可以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羊草主要分布在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霍林郭勒市的草原资源丰富,为羊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下达全市人工种草任务7.733万公顷,目前已完成7.873万公顷,完成率达101.8%。其中,多年生牧草种植1.03万公顷,一年生牧草种植6.847万公顷。饲草种植任务为35.767万公顷,已全部完成种植,具体各类饲草种植情况如下: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34.667万公顷,苜蓿种植333.33公顷,饲用燕麦种植0.333万公顷,羊草种植0.733万公顷。在饲草料储备方面,总量预计达2400万吨以上。同时,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70%,秸秆储备量在600万吨以上。并且,通辽市2023年种草改良计划任务1.027万公顷,截至目前已完成面积1.04万公顷。这些数据充分展现出通辽市在种草及饲草种植工作上积极推进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为牧草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饲草保障。
通辽市饲草种植种类丰富,包括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和羊草等。其中,种植青贮玉米520万公顷,青贮玉米作为重要的饲草来源,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饲料。种植苜蓿0.5万公顷,苜蓿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提高牲畜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种植饲用燕麦5万公顷,饲用燕麦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是牲畜喜爱的饲草之一。种植羊草11万公顷,羊草作为本土优质牧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
种植面积与分布不均衡
通辽市牧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牧草种植面积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给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区域分布来看,青贮玉米主要分布在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苜蓿、燕麦主要分布在奈曼、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羊草主要分布在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优质天然打草场则分布在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北部山地草甸草原和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低平地草甸草原。
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牧草在不同地区的集中分布,使得一些地区的牧草种植种类较为单一,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面临多种牧草种植带来的管理和资源分配难题。
一方面,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在牧草产量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为当地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草供应,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种植面积较小的地区可能面临饲草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从其他地区采购饲草,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种植面积的不均衡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整个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种单一与技术落后
通辽市牧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饲草品种相对单一以及种植技术、繁育技术落后等问题。在饲草品种方面,目前通辽市的饲草种植种类虽然较为丰富,包括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羊草等,但整体来看,品种仍相对单一。
在种植技术、繁育技术方面,尽管通辽市在草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建成中科羊草草种繁育基地,但整体上技术推广和应用仍然不足。这导致许多先进的种植和繁育技术未能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量。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不足是导致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有一些草种繁育基地的建设项目,但整体投入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需求。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业技术人员,使得新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包括缺乏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农民缺乏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此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得农民难以获取最新的种植和繁育技术信息。传统的种植观念和习惯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接受度较低,这也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市场需求波动与风险
市场需求的波动对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牧草的需求主要来自畜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牧草的需求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需求并非稳定不变。市场对不同种类牧草的需求会因季节、养殖品种、市场价格等因素而发生波动。
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波动可能导致牧草价格的不稳定。当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时,牧草价格可能上涨,这会给牧草种植户带来一定的收益。然而,当市场需求减少时,牧草价格可能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滞销的情况。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波动还可能影响牧草产业的投资和发展规划。如果种植户和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可能会在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方面做出错误的决策。市场需求的波动给通辽市牧草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这些风险,促进牧草产业的稳定发展。
优化种植布局与品种结构
1)合理规划种植区域。根据通辽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牧草种植区域,以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例如,对于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可以优先规划种植耐旱的饲草品种,如羊草、冰草等;而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增加青贮玉米等需水量较大的饲草种植面积。
同时,结合畜牧业的分布情况,在养殖密集区周边合理布局饲草种植区域,减少运输成本,确保牲畜能够及时获得充足的优质饲草。
2)丰富饲草品种。加大对不同饲草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进一步丰富饲草品种,满足不同牲畜的多样化需求。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适合通辽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草种。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本地草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挖掘通辽市本土饲草资源的潜力。如对羊草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需求。同时,鼓励种植户尝试种植多种饲草品种,避免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
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
1)投入科研力量加大对牧草种植、繁育、加工等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辽市应重视科研力量在牧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对牧草种植技术的研究。在加工技术方面,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加工方式,提高牧草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可以为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科研资金,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牧草技术研发。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还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加快牧草产业的技术升级步伐。
2)积极开展牧草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农牧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牧区,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活动等,向农牧民传授牧草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建立示范基地也是技术推广的有效方式。在不同地区建立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让农牧民直观地了解牧草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效益。还可以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为农牧民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可以提高农牧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拓展市场与稳定需求
1)开拓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牧草的市场占有率。通辽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等,开设在线店铺销售牧草产品,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同时,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直接向消费者和企业展示通辽市的优质牧草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此外,还可以加强与经销商和批发商的合作,利用他们广泛的销售渠道,将通辽市的牧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养殖企业、奶制品企业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市场需求的稳定。通辽市现有霍林郭勒市额仑生态集团、开鲁县中科羊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鲁县林辉草业、扎鲁特旗蓝石草业等10余家重点饲草企业。这些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养殖企业、奶制品企业签订青贮作物种植订单,采取订单式生产市场运作模式,统一收购、统一收贮。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养殖企业和奶制品企业对优质饲草的需求,又可以确保牧草种植户的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1)推广可持续种植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辽市在牧草产业发展中要积极推广可持续种植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要注重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技术,如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在提高青贮玉米产量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通过这些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推广,通辽市在发展牧草产业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加强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要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力度,在全市开展乱砍滥伐、非法开垦草原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要组成督查组对各旗县市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督促各地进一步整改落实。要加强无立木林地恢复造林工作,规范征占用林地草原管理,对违法征用草原、林地案件进行摸底排查,进一步向深向实推动整改工作。要在加强林木抚育管理、还林还草后期管护上下功夫,确保成活率、保存率。利用7—8月份降雨集中时机做好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工作,完成雨季飞播造林工作。要不断充实基层执法队伍,持续加大对森林草原的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禁垦禁牧等各项政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草原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保持严打、严查、严惩的高压态势,巩固好生态建设成果。
通辽市牧草产业在农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方面特点。整体上,通辽市拥有广阔的草原面积和丰富的饲用植物资源,牧草产业涵盖了从种植、繁育到销售的多个环节,并在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通辽市牧草产业的多方位剖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产业的整体情况,为其后续朝着可持续、高质量方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从而助力当地畜牧产业以及地区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协同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