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第11版 理论返回

农商银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与坚守

胡春麟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2025年04月22日胡春麟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农商银行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当下,农商银行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必须合规为先、守正创新,在实践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坚守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创新“小客户、大市场”
坚守普惠金融阵地

  一是充分发挥专业作用,为实现“三增”(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乡镇实力增强)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农商银行要从满足农民资金需要出发,以普惠金融发展为着力点、立足点,将重点放在助力相关富民产业主体发展、促进“联农带农”机制作用发挥等方面;从“输血”到推动相关主体具备持续“造血”能力,促进“三增”目标的实现。二是重点关注可以带动脱贫人群创业就业的经营主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其更多信贷倾斜。要针对民营小微企业弱质性缺点,创新“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普惠贷款信息不对称、发展不确定、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实现普惠金融“量、价、险”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三是坚定“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转型”的战略定位。农商银行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将机制灵活、流程短的行业优势最大化发挥;聚焦本地,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就学、养老等民生领域,及时解决“三农”社会民生难题。四是严格落实限时办贷、首问负责、分片包干等服务要求。农商银行要提高普惠申贷响应速度和审批效率,不断完善支农支小、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授信门槛,灵活设定授信审批条件,探索新型准入模式,挖掘基础客户。五是坚持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践行政治性、人民性的自觉追求。农商银行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规律,不断推进普惠金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农商银行特色的易用性、安全性、效益性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创新“低利率、零费率”
坚守降低成本阵地

  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以“降成本”(降利息、减费用)为重点,实现“普惠”的目标。农商银行要按照商业可持续性、保本微利的原则,结合“三农”产业实际风险情况,创新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降低担保费用、融资成本,压降普惠型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二是推动“无还本续贷”增户扩面,为客户节省续贷环节的高息“过桥”费用。农商银行要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严格落实银行业服务收费相关政策,取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咨询费等收费项目,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算优惠套餐,降低收费标准。三是创新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农商银行要积极扶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扩大产能、改造设备、技术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的信贷资金需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助力铺就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创新“新产品、高效能”
坚守创新服务阵地

  一是要着眼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群特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产品,推出专精特新金融产品。针对乡村产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农商银行创新担保方式,突破担保和风险补偿瓶颈,探索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及其他受益权类质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担保、设施农业担保服务模式。同时,针对“三农”贷款成本高问题,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周转贷款等品种,灵活设定本息还款方式。二是要着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慢问题,提升融资服务效率。结合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农商银行要创新“乡村振兴贷”“惠农信贷通”“富民贷”“乡旅贷”等契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以“快”实现高效化,建立贷款限时审批制度;以“易”促进便捷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获客、开户、审批、还款等业务;以“优”推动专业化,成立专营机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服务团队。三是要全力支持智能化、绿色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而智能化和绿色化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四是打造“专精特新”金融品牌,做强金融品牌特色。农商银行要充分发挥人缘亲、地缘熟、机制活、决策快的优势,打造“小而美、普且惠”的“百姓银行”;同时,做活金融产品服务,打造乡村振兴整套金融服务产品,助力“三农”融资配套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银发”经济消费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绿色兴农金融服务;以“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农村衣食住行娱,打造“乡村金融生活圈”。

  

创新“产业链、价值链”
坚守融资渠道阵地

  一是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农商银行通过提供融资、风险管理、技术改造支持等链式服务,打通“三农”、民营中小微企业产销通道,帮助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通过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合作,创新提供供应链融资、保理等服务,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二是要以“信”促“贷”,畅通“三农”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三缺”现象,这是造成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重要因素。为此,农商银行要让信用信息流动起来,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增信,从而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推动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在结构上要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农商银行要创新金融赋能“稳链保链强链”促进“三农”产业和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融资效能。四是推广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农商银行要创新建立和推动“银行十保险+订单农业”“融资+融智+融通”等产业链金融模式,助力乡村产业上下游主体协同发展;同时合理确定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

  

创新“全覆盖、村村通”
坚守乡村振兴阵地

  一是创新金融服务“三农”理念。农商银行要从关注信贷扩展至提供支付、汇款、存款、保险财富管理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并在“三农”服务中开辟“绿色通道”和“爱心服务窗口”。二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科技“金翅膀”。当前,农商银行要在创新金融服务网点乡村“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便民金融服务站等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打通农村金融支付堵点,提升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水平,关注农村客户的金融小众需求和农村“适老化”金融服务。三是创新数字化技术,加大在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中的运用。农商银行要利用大数据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和“三农”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投入,让农村金融“活水”持续润泽乡村沃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长远目标贡献农商银行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