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第2版 专题返回

探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央一号文件高管谈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 2025年04月01日

  编者按: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2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为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展现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本报开展“中央一号文件高管谈”专题报道。本次报道邀请了山西屯留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文,江苏高邮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慧阳,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党委委员、行长陈希林(排名不分先后)三位嘉宾畅谈对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见解与感受。

  

实现推动乡村振兴与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有机结合的思考

  山西屯留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吕文

  

  

  ◇吕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乡村振兴主办行”,山西屯留农商银行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如何推动、推动什么、怎么推动乡村振兴,使其与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亟待调研和深入思考。

  

坚持“三农”定位 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夯实普惠金融基础。屯留农商银行在实现服务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制定《山西屯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乡村振兴整村授信2024年—2026年三年规划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整村授信工作,通过网点每月走访一个村,普惠金融部5个小组分别下乡核实“白名单”,并指定专人按日监测、按周排名、按月通报,强化过程管控,对辖区内的10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1个开发区、1个街道,209个行政村,81067户农户,积极开展整村授信活动。截至2024年末,该行已走访175个行政村,筛选“白名单”客户42331户,走访行政村覆盖率达83.73%,用信户数164户,用信率达68.05%。

  二是支持春耕备耕,全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长治市屯留区是粮食生产县,屯留农商银行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结合辖内河神庙、张店、吾元、西村、上莲等西部乡镇玉米主产区,实行差异化信贷支持,优先使用再贷款资金,充分做好农户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粮食领域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各贷款事业部主动对接粮食收购、加工金融需求,择优扶持一批风险可控、专注主业的粮食、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全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2025年以来,该行已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1937万元,惠及农户94户。

  三是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做活普惠金融。屯留农商银行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信贷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贯彻惠企纾困政策,调整信贷结构,做活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坚决摒弃“垒大户”传统观念,树立以量补价、以小散险的理念,大力开展增户扩面工作,将信贷投放重点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转移。截至目前,该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净增2.5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净增1.18亿元,普惠涉农贷款较年初净增2.15亿元。

  

坚持服务创新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推行“党建+金融”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屯留农商银行强化党支部书记与网点负责人“一肩挑”的原则,根据各党支部委员具体工作分工,重新划分党支部分管区域、重整党员责任区、细化责任分工,进一步提升党建业务融合力度;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营造了“党建+业务”的良好氛围,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的持续开展,党员引领全员参与业务营销的热情高涨,坚持扎根农村、贴近农业、服务农民,以“千企万户大走访”、整村授信为纽带,以客户经理包村入户的方式,以信用户、信用村创建为契机覆盖到了209个行政村。屯留农商银行对农商银行的资金优势、百姓金融和生活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农商银行业务发展和百姓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是坚持科技赋能,畅通客户结算渠道。屯留农商银行积极完善支付结算渠道,畅通网点自助交易、厅堂获客渠道,让客户真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畅通线上渠道,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积极开展“特惠加油”“周末享聚会”“交话费支付立减”等活动,增强客户黏性。

  

立足民生 搭建服务“大平台”

  为进一步丰富电子银行产品服务功能,加强银行卡品牌塑造和支付环境建设,屯留农商银行积极主动对接辖内学校、民生类企业,进一步加强平台型、战略性产品的研发工作。

  一是服务范围全力拓展。屯留农商银行与行政审批局联合打造的“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为周边客户随时提供业务查询及证照打印等服务,实现了金融与便民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零工驿站”建设工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宣传、零工培训咨询、暖心服务。

  二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屯留农商银行主动对接长治市北大附属青鸟同文学校,为该校建设了“校园一卡通”项目。该项目为北大附属青鸟同文学校的学生、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提供“银校”融合场景交互服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通过“晋享生活”绑定“信合通”账户,进入“晋尚学”第三方服务平台,实现身份识别、家校互动、健康管理平台、归寝管理平台、请假管理平台、成绩查询、校园安全管理等相关管理功能;在线支付功能模块可在线实时充值、校园缴费等,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能力与水平。

  三是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屯留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深入基层、服务民生,积极为当地农户提供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社保卡激活、代理缴费、信用卡业务等,并在各乡镇村开设297个金融综合服务站点,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坚守“三农”初心 注入金融动能

  江苏高邮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慧阳

  

  

  ◇吴慧阳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不仅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生活改善指明方向,也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政策支持。江苏高邮农商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聚焦“产业兴”
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让农业强起来

  高邮是农业大市,先后创成“中国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市”“国家级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在此契机下,高邮农商银行进一步结合自身优势,加大特色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提档升级“高邮大虾特色支行”,持续完善“11234”金融服务体系,搭建金融与产业链融合的“一个平台”,执行贷款准入的“一套标准”;设立便民服务驿站、专家咨询驿站“两个驿站”,出台“养殖贷”“产业贷”“融合贷”三款产品,做好信贷服务、网点服务、综合服务、融合服务等“四项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投放,加大对高邮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针对高邮地区的特色农业,如水产养殖、优质稻米种植等,该行设计专门的信贷方案,依据养殖周期、产量预估等因素,提供灵活的贷款额度与还款方式,切实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推动金融服务与地方产业的互融互促、双向奔赴。

  

聚焦“乡村美”
打造生态宜居新面貌 让农村“靓”起来

  高邮农商银行主动策应当地政府“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的目标定位,以绿色低碳产业为抓手和突破口,加大中长期循环贷款、环保贷等产品的推广,推动“排污权贷”“秸秆产业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增户扩面;以“环保贷”信贷产品为抓手,主动对接乡村饮水、清洁能源、无害化公厕、电信网络及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新开发特许经营权、收费权、股权质押等专项金融产品;以“四好农路贷”专属产品为抓手,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辖区内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单,逐一对接,深挖参与项目建设的各类经营主体及产业分布情况,对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专属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乡旅E贷”产品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乡村文旅重大活动,共同推动特色田园乡村连线连片。

  

聚焦“社风正”
构筑以“信”申贷新格局 让民风“淳”起来

  高邮农商银行持续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信用意识,降低信用风险,针对评定的信用户,给予每户守信家庭最高50万元的优惠利率信用贷款支持;凝聚“政银”合力,以“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后续走访活动为载体,引导各营业网点与辖区村干部对接,提前对接各乡镇粮库及种植大户,跟进春耕备耕、“三夏”、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节点的信贷资金需求,精准开展走访,上门提供服务;扎实开展“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以1位“金融助理”、93位“金融专员”纵向联通,与全辖13个乡镇街道、220个行政村合力,加大宣传推广“邮我在”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力度,为更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为“三农”经济提供新的党建助推力。

  

聚焦“百姓富”
推进民生事业新发展让农民富起来

  高邮农商银行以“兴村强体贷”为抓手,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电话预约、实地走访等方式逐户对接经济薄弱村发展需求,提供账户开立、项目咨询、账户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金融服务力度,确保实现金融知识普及、走访建档授信、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综合便民服务、“金融村干”、党建结对共建等“六个全覆盖”;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战略合作,大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全面掌握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情况,针对信贷额度要求低的个体工商户,优先推荐财政贴息产品“富民创业贷”,将政府优惠政策及时传导至民生一线;提升信贷支持的及时性,建立高效的客户需求收集与响应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走访和对接,保证客户合理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满足;大力推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产品,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完善抵押登记手续,确保各项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强化金融要素支撑让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党委委员、行长 陈希林

  

  

  ◇陈希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承载人民群众对乡村生产生活的美好期盼,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

  近年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优化金融供给,擦亮“金融为民”底色,切实履行金融服务国家战略政治责任。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新提法、新部署,为稠州银行坚定不移“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注入强心剂,也为金融高质量支撑“三农”工作描绘出新的任务书、路线图。

  

建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双向发力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往,城商行机构网点主要布局在市、县城市地区,优质金融服务难以触达偏远“村居”。稠州银行党委把服务“两个先行”成效作为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秉持“邻里好伙伴,稠行助万家”理念,2020年起,深入“村居”,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用无时限、零距离的“金融+非金融”服务,激活了稠州银行金融下乡的“神经末梢”。

  稠州银行选派客户经理定点驻村办公,村民可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办理转账汇款、小额取款、代缴费、查询等业务,也可以享受金融咨询、移动支付、村邮代购、村民互助等多种“非金融”功能。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稠州银行累计挂牌开业“农村金融服务站”688家,为村民提供小额取款2万余笔、转账17万余笔、业务查询5.4万余笔、生活缴费5.4万余笔。

  

以数字化支农体系提质增效 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勃发土壤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路线明、举措实,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一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阔步向前。为切实发挥金融支持驱动人才、技术、产业向“三农”领域流动,在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背景下,稠州银行通过完善数智化金融服务场景,主动问需、上门满需,以县域乡镇支行和“农村金融服务站”为触点,数字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重中之重。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铺开以来,稠州银行在深化“网格化”经营中找到结合点,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压茬干”,分片包干“亮身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带头将“金融+”服务送进田间地头,形成一套下沉至偏远村居的金融服务模式。

  为妥善解决农户融资渠道不畅、贷款审批流程较长、涉农群体风险控制数据缺乏、数字化风险管控不足等问题,稠州银行围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各项要求,深入挖掘农业大数据推动共同富裕效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向薄弱环节倾斜资源。

  稠州银行以“软信息+硬数据”相结合,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构建了适合当地村民授信标准的评议模式,建立自动审批模型,实现授信审批标准化、自动化,达到“一村一策、快速放款”的目的,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末,稠州银行数字化整村授信户数超400万户。通过该模式,稠州银行宁波分行定向扶持象山“红美人”柑橘产业,为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塘镇500余户种植户提供专项贷款,授信总额超6000万元。

  在整村授信模式上,稠州银行面向“三农”群体,设计推出无抵押、纯信用的全流程的线上产品“乡村振兴贷”,实现“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动态调整”。同时,稠州银行探索建立新型“银担”合作机制,协同省农担针对不同农业产业,定制开发专属数字化风控模型,通过线上调用数据接口,双方实时独立完成审批,线上出具电子保函,创新实现农户申请担保贷款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在全流程加密算法的加持下,稠州银行致力于缩短农户办贷时间成本,实现稠州银行手机银行或展业端自主签约,农户仅需提供身份证即可完成全流程申请,实现“秒批秒贷”“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土、特、产”连接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稠州银行践行“一村一品”全周期助农理念,金融支持象山“红美人”、建德草莓、庆元香菇等地域特色产业,依托自有栏目“小c探店”铺开线上推广。稠州银行武义支行及其辖内“农村金融服务站”与武义县“益农信息社”整合联动,为当地农产品提供出村进城的销售点、大数据采集的工作站,助力“金融进村入户、农产品出村进城”;通过信息对接匹配,站点农产品成交金额突破800万元。同时,稠州银行因地制宜打造“共富山海行”“共富乡村行”主题活动,协助各村居开展便民课堂、公益直播,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目前,稠州银行已在浙江省多地联合各方开播“温州水产”“丽水青瓷”“畲乡泡笋”等专场助农直播20余场,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农产品销售30余万元。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对乡村和美、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和发展决心。稠州银行将坚定不移落细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各项举措,把人民对金融的需要、群众对金融的关切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劲头,写好“金融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