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第6版 教育培训返回

江苏高邮

打造乡村振兴“田间课堂”

郭玉梅 孔令玲

农民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郭玉梅 孔令玲

  日前,江苏(高邮)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由高邮市人民政府、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扬州市产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起的“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揭牌。

  新落成的江苏(高邮)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遴选了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与南京农垦集团、高邮大虾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等优质经营主体共同组建理事会,聚力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与实训体系。

  这一创新模式,让高邮1963平方公里的沃野良田成为农民技能提升的“天然实训场”:扬州大学高邮校区(二期)建成现代粮食作物生产与循环农业创新示范实训田,新品种、新技术在这里加速推广;高邮鸭发展集团构建从保种育种到蛋品加工的全链条培训体系,通过“田间学校”培育出20多位“田博士”“土专家”,仅12名学员就带动高邮麻鸭养殖新增10万羽;红心旺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水禽养殖技术基础,开发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流程实训课程,年均培训2500多人次,12名学员由此创立家庭农场……

  “上午学种植、下午观养殖、晚上共研讨”的沉浸式培训体验,是高邮打造平台集群的独特优势。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育种基地里,学员们正记录着稻麦新品种的生长数据;不远处的大学生态牧场,智能化挤奶系统展示着现代畜牧业的科技魅力;而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的教室内,一场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讲座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这样的培训平台集群,在高邮多点绽放。通邮电商园占地超2万平方米,近五年累计举办电商及职业技能培训380余场,培育出500余名电商骨干;浩芝村探索“公司+农场”模式,注册成立浩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田间学校”实训基地,让180余名学员练就农文旅融合发展本领……

  培训平台的蓬勃发展,植根于高邮农业平台的坚实基底。目前,当地已建成2个省级、13个市级农业园区,其中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跻身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当前,高邮正推动平台资源深度整合,让培训从“零散化”迈向“体系化”。通过梳理16个重点培训资源,以高邮汽车科创园为集中授课核心,辐射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邮鸭发展集团、通邮电商园等特色实训基地,形成“集中授课有场所、专项实训有基地、技能提升有平台”的完整链条。这让培训资源辐射力持续扩大,许多源自生产一线的技术成果,通过产教融合培训,快速转化为农民“口袋里的收益”。2024年,高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8.7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9元,连续三年保持6%以上增速。

  放眼高邮大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物联网大棚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加工车间中,循环水养殖的试验塘口边……农技专家现场授课、学员动手实操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田间地头的“黄金课堂”,正孕育着新农人的成长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