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1日
第6版 渔业渔政返回
专家观点

现代化远洋捕捞的新时代内涵与发展对策

陈新军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陈新军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当下,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长远竞争力。远洋捕捞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领域,其现代化进程不仅关系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与国家粮食安全、海洋权益维护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要突破口。

现代化远洋捕捞的新时代内涵

  现代化远洋捕捞是在公海或其他国家专属经济区开展渔业作业时,借助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的产业形态。它突破传统捕捞局限,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实现高效、精准、环保的捕捞作业,并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抓手。

  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远洋捕捞具备以下鲜明特征:一是数字化与智能化。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捕捞全过程的智能监控与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比如,智能传感器可实时收集鱼群分布、海洋环境等关键数据,再通过AI算法优化捕捞策略,使捕捞作业从以往依赖经验转变为依靠数据支撑。

  二是精准化。借助高精度定位、声呐探测及水下视频等技术,能够精准锁定目标鱼群位置,实现瞄准捕捞,摒弃传统“广撒网”的粗放式捕捞方式,提升选择性捕捞水平和作业效率的同时,减少渔获物产生的资源浪费。

  三是绿色可持续。这是现代化远洋捕捞的重要标志,通过研发和应用生态友好型渔具、渔具标识回收和循环再利用技术以及可降解渔具材料,最大程度降低非目标海洋生物误捕、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与丢弃渔具产生的海洋污染。

  四是全产业链协同。现代化远洋捕捞还注重全产业链协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捕捞环节,而是朝着资源探测与评估、精深加工、多渠道销售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拓展,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价值提升,打造完整产业闭环,增加产业附加值。

  五是国际化。要深度融入国际渔业治理体系,严格遵循国际规则与标准,在资源调查、捕捞配额管理、履约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远洋捕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要结合“十五五”发展规划,制定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专题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保障举措,强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装备升级、科技创新、资源保护等重点领域增加专项财政投入,通过税费减免、优惠贷款等手段,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身现代化远洋捕捞产业,设立远洋渔业风险投资基金,有效防范行业风险,确保产业稳健发展。

  二是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开展自动化渔获设备、数字化监测网络、生态型渔具、远洋渔业专用AI大模型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攻关,为捕捞生产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远洋渔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

  三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深化国际合作。开展与联合国、FAO等国际组织及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科研和人才等合作,深度参与《联合国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WTO渔业补贴协定》等重大条约工作,在全球海洋科学调查、资源养护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开展跨国技术合作,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推动我国远洋渔业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此外,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渔业科技、市场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探索互利共赢的国际渔业资源共同开发、水产品加工、渔业服务等多领域合作,拓展远洋渔业领域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格局。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通过渔业科学与政治学、国际事务学的交叉融合,培育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卓越外交技能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蓝色外交”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产学研合作,以“渔业专项班”等形式,构建“理论+实践+创新”的新型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方面,针对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训,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政府专项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知名渔业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训与交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渔业技术与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增设国际渔业科学观察员等职业,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为其职业晋升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加强渔业资源调查监测与可持续管理。要加强全球重要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渔业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全球范围重要渔业资源科学调查与监测评估,掌握资源分布、数量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捕捞计划提供依据。科学规划捕捞区域与捕捞量,依据资源监测评估结果以及国际渔业组织相关规定,优化远洋渔业区域布局,逐步推行重要种类限额捕捞,避免过度捕捞;严厉打击IUU等非法行为,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者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