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第一天,当城市孩子涌入各种兴趣班时,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万冲村的五年级学生万天翊,正兴奋地操控着一台双足机器人。在他周围,数十名农村孩子围着嗡嗡作响的3D打印机,目不转睛地盯着逐渐成型的立体模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
这一幕,发生在万冲村的暑期“爱心托管班”里。在整个孝昌县,这样的免费托管点位已达50个,覆盖城乡,织就了一张惠及4000余名少年儿童的安全守护网,精准破解了令众多农村家庭头疼的暑期“看护难”问题。
在孝昌县这片红色沃土,“爱心托管班”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重要内容。近日,在孝昌县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保护发展中心,来自山区的孩子们正跟随讲解员,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史料,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这堂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课,让孩子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真切认知。“听了他们的故事,我知道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爱心托管班学生宁嘉浩感触颇深。
与此同时,前沿科技体验正成为点燃乡村孩子求知热情的“新引擎”。在万冲村的“爱心托管班”,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志愿者带来的双足机器人操作、3D打印等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今天我学到了3D打印,见到了许多机器人,我感到科技的力量是无比神奇的,我以后每天都想来!”万天翊兴奋地说。孝昌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阳宇辰也开心地表示:“这个课上有机器人,还有好多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我感觉特别好。”
“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兴奋,我特别有成就感。希望能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在他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年志愿者刘文静道出了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
从红色教育到科技启蒙,这正是孝昌县免费托管服务的生动缩影。该服务不仅精准解决了城乡儿童,尤其是农村地区儿童暑期无人看护的难题,更通过精心设计的差异化课程,构建起系统化教育体系,实现了安全看护与素质提升并重。
“爱心托管班”学生家长卢露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暑假我们家的孩子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让人操心。现在村里面办了‘爱心托管班’,变化太大了!不仅有专业的老师教他们知识,也避免了孩子去外面玩水的危险,我们在外面上班心里踏实多了。”
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覆盖,孝昌县创新机制,联动湖北省内14所高校组建支教联盟。一支由259名大学生志愿者与130余名社会志愿者组成的“护苗队”迅速集结。依托这支专业力量,孝昌县将17所已放假且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及3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为分布广泛的“田间课堂”,形成了遍布城乡的教育服务网络。
“今年,我们新增了十几个托管点位,总量达到50个。”共青团孝昌县委书记宁莎丽介绍,“这些场地由县教育局与乡镇团委协调提供,主要为具备食宿条件的乡村学校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可满足4000多名孩子的托管需求。”她进一步说明,托管班课程设置丰富多元:“我们依托省、市资源包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基础课程,同时将孝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元素融入教学,还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机器人编程、非遗手工等特色课堂。此外,统一配送的文具包等物资,可以全方位保障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