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瓜果进入成熟期。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逯村的大棚里,翠绿的藤蔓相互交织,一颗颗番茄圆润饱满、硕果盈枝。
“这种水果西红柿外形好看,口感甘甜,营养价值也高,就是对温度极为敏感,需要精心照顾。”大棚种植户李凯星说,“以前一天得跑七八趟,很辛苦。现在好了,装了高科技设备,温度湿度超限就会自动报警,再也不用半夜跑大棚了!”
李凯星使用的这套智能系统正是当地农行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的“大棚宝”智慧种植设备,可以精准监测零下20℃~80℃的环境变化,并将环境信息实时传至种植户的手机上,方便农户作种植决策,让种植效率大大提升。
今年以来,农行山西分行狠抓涉农场景建设工作,深挖区域农业资源,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服务“三农”质效。为破解农村资产抵押难题,山西分行创新推出了“大棚宝”智慧农业场景,将温室大棚这一核心生产资料转化为“活资产”。通过科技赋能精准对接种植户融资需求,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线上化、智能化,为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6月底,全行“大棚宝”智慧种植设备已覆盖8个地市,落地203个场景。
据介绍,“大棚宝”智慧种植设备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生物资产的唯一性认定,其将种植户信息(姓名、电话、身份证等)与大棚信息(位置、种植面积、定植时间、品种等)绑定,并接入专业设备,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档案。“大棚宝”通过数学模型精准测算出每个大棚一茬作物的产量,并结合去年同期市场价格预估产值,根据定植时间和品种特性推算采摘时间,测寻农产品变现的关键节点。综合采摘曲线与市场价格波动,科学评估农户的偿贷能力与最佳还款时间,让无形的种植收益转化为可评估的信贷依据。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大棚宝”的推出,不仅让农户的大棚值钱又能贷,更通过“数据跑路”替代“农户跑腿”,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这种将金融服务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模式,既解决了农村抵押物不足、融资难的老问题,又通过智能设备为精细化种植提供支持,实现了“融资+赋能”的双重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