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2版 综合新闻返回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李世忠:返乡带领村民创业更有意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范亚旭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范亚旭

  走进河南省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电商产业园仓库前,嗡嗡作响的传送带上密密麻麻的快递包裹即将装车;电商直播间里,带货主播们热情洋溢地推销着各类渔网渔具,运营人员则忙碌地接单、备货;生产车间内,裁剪原料、编织渔网、打包贴码,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水泉汪村因古时河水环绕、泉眼众多而得名,当地村民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织网捕鱼的习惯。2012年,水泉汪村一批农民开始探索通过电商售卖渔网渔具,让渔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水泉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2021年,在外事业有成的李世忠返乡当选为水泉汪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日益高昂的物流成本,李世忠把目标瞄向了打造以渔网渔具为主导产业的电商产业园。“智能云仓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标准化生产车间可以扩大产业规模,整个电商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满足商户需求、增强集群效应,推动当地渔网渔具产业链健康发展。”李世忠说。

  短短几年间,经过持续打造,占地85亩、建筑面积达5.3万平方米的水泉汪渔网渔具电商产业园全面建成。该产业园以渔网渔具生产加工、网络销售为重点,内设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生活办公、综合研发、交易中心六大区域。目前共吸引6家企业入驻,直接提供了250个就业岗位,同时间接带动了3500人的就业机会,年产值达3亿元。

  “通过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智能云仓投用后,1公斤以下包裹快递费由每单2.7元降至1.3元,仅此一项全村年节省运费逾300万元。”李世忠介绍,“下午2点到6点,村里路上一般没什么人,家家户户都在屋里忙着打单子发货呢!”

  产业振兴基础已筑牢,更大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漫步水泉汪村,只见绿色围挡内一座规模颇大的水泥建筑正在施工。李世忠介绍:“今年准备拓宽村集体产业,引进美食坊项目。依托我们这里的生态水系资源,打造‘渔乡水韵’乡村旅游项目,力争把水泉汪村建设成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水泉汪村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加强村民道德教育,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过去,水泉汪村村民文明意识较为淡薄,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牲畜粪便乱排的情况层出不穷。同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攀比之风盛行。近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水泉汪村制定完善了“一约五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引导群众树立诚信经营、勤俭持家、互谅互让、孝老爱亲等良好理念,反对奢侈浪费、陈规陋习、懒汉行为等不良行为。

  “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保洁员、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孝老敬老活动,逢年过节慰问村内高龄老人;连续2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大学新生提供助学金和行李包,营造崇文重教的良好乡风,并利用各种会议、村广播、微信群宣传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树立鲜明导向。”李世忠说。

  “以前在外创业成功,固然实现了自身价值;但是返乡带领村民创业成功,更有意义。虽然村庄事务繁杂,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很值!”望着粼粼波光,李世忠发出邀请,“待到美食坊落成、灯光秀竣工,届时美景相邀、美食相伴,希望让更多游客流连忘返,让村民日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