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高山深沟里长出的百草野菜,喝的是从山泉眼里流出来的天然矿泉水”,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饲养而成的羊肉肉质细嫩、不腥不膻、色香味美。据史料记载,东乡养羊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其品种为13世纪随丝绸之路商队贸易迁入的异域品种与本地羊杂交培育而成,距今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
东乡县自2022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肉羊)产业园以来,坚持把肉羊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重点实施全产业链六大工程,先后出台1个《东乡县关于促进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12个推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肉羊产业奖补政策,3年累计落实资金20.37亿元,全力打造以“饲草种植、良种扩繁、肉羊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培育、餐饮美食”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构建了“一核三区多基地”(达板镇产业园加工核心区和北部山区集中育肥区、沿川羊产业技术示范区、毛沟流域羊产业融合示范区,以及种养企业、合作社等饲草种植、肉羊养殖等多基地)的产业布局。如今,肉羊产业已成为县域覆盖面最广、带动能力最强的百亿级产业。
在产业园核心区内,占地70余亩、3.3万平方米的加工厂房正在建设及进行设备调试,这是甘肃鑫聚缘贡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聚缘”)牵头,投资2.3亿元建设的东乡贡羊全产业链精深加工园区,四个厂房功能分区明显,由北向南依次是精分割车间、深加工车间、肽产品车间以及冷链物流车间。公司项目负责人杜宏向记者介绍,这四个车间可以实现对羊的“物尽其用、吃干榨尽”:精分割车间内有3条生产线,可日屠宰、分割羊1000只,用于生产鲜切羊肉、羊腿排等各种系列的冷鲜冷冻产品;深加工车间主要做半熟食产品供应,或用于公司产品自主研发;肽产品车间主要通过粉碎羊骨、蒸煮羊皮等方式提取胶原蛋白,以此作为功能性产品售卖;而有着8个独立空间的冷库是最终“出口”,所有产品从这里“走”向市场。
有了先进的精深加工能力,养殖体量就得跟上。为此,该县每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用于规模化养殖户养殖扩繁能力提升,4000万元用于肉羊引进改良,2000万元用于圈舍等羊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成50个人工授精站点,10家万只标准化养殖场,以此提升产业的源头竞争力。据了解,产业园羊饲养量以每年20万只的规模快速增长,羊存栏量从2021年年底的58万只增加到2024年8月底的102.5万只,增长76.8%。
同时,产业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养殖户提供良种羊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在东乡县果园镇,鑫聚缘的养殖基地里存栏1.7万只羊,目前这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为此鑫聚缘和东乡县祥泰养殖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又养殖了7000多只羊,还与县内的东羊牧业、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主体签订订单,“我们公司的屠宰量大,自己这些羊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合作社向农户收羊,我们公司统一再收购,保证羊源充足,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把这个产业做大。”杜宏说。
在下游销售环节,鑫聚缘与北京紫光园餐饮集团合作开发清真预制菜,通过全国120余家门店和电商渠道销售,预计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时,积极参加“甘味出陇”农特产品系列展销活动,“津陇共振兴”“鲁企走进甘肃”“甘味进国企”等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在6月第三届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甘味出陇”北京专场活动中,鑫聚缘与京诚乾元(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产业合作协议,为下一步东乡贡羊进京入市,走向全国开辟了新渠道。
鑫聚缘的投产运营,开启了东乡县肉羊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三链”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东乡县肉羊产业从传统向“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十万级净化车间流水线洁净屠宰、专业精深分割加工保证产品质量、地理标志绿色食品认证品牌销售”的现代化快速转型,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