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有一座被墨香浸润千年的小镇——文港镇,其因笔而兴、因笔而名,毛笔制作技艺更是延续了1600多年,被誉为“华夏笔都”“中国毛笔文化之乡”。
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文港镇,这里“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笔墨香气。“这个是紫毫笔,用来写小楷,笔尖长,然后一步一步叠下来,直到成为锥形,这样写字的时候会更好写。”全国轻工技术能手、毛笔制作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良英一边向记者展示一边说。
“我们会精心选购毛料,比如黄鼠狼尾巴毛,先分公母,再分长度、分季节,不同情况的毛特性都不同,选定后才取毛,先把毛放在水盆里浸泡两三天,有利于拔毛,前后共128道工序。”全国轻工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毛笔制作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逸篪说。
如今的文港镇,毛笔已成为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文港镇目前有从事毛笔生产营销的企业400余家、作坊22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2024年,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6.5亿元,毛笔占据全国约80%的市场份额。
文港镇积极推动毛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贤县加强“晏殊故里·进贤文笔”区域品牌体系建设,推动毛笔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同时,依托传统文化,开发出“鸡矩笔”“缠纸笔”等汉唐风格仿古毛笔,这些毛笔不仅造型精美,更传承了古代制笔工艺的精髓。此外,根据现代文化需求,还开发出“胎发笔”“笔中印”等产品400多件(套),这些充满时代特点的产品,让古老的毛笔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文港镇还致力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先后建成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钢笔文化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按照“前店后坊”模式打造的文化产业街区,游客们在这里既能欣赏到精美的毛笔,又能领略制笔师傅们的精湛技艺。
钢笔文化博物馆的工业风、毛笔制作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感、毛笔书法进校园的亲子互动……文港镇用多元场景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高冷”的刻板印象。2024年,文港镇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一支毛笔,书写千年历史;一座小镇,传承文化瑰宝。当毛笔不再只是文具,而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符号,这座千年“笔都”的传奇,正在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