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
第3版 综合新闻·广告返回

山东滨州:

“三环联动”激活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新动能”

陈瑞华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12日 陈瑞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山东省滨州市紧扣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核心命题,创新构建了政策、培训、服务“三环联动”模式,打造出全链条、全方位就业帮扶体系。凭借该模式,滨州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完成率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稳居全省榜首。

  政策驱动,筑牢就业保障“压舱石”。一是精准定制,靶向施策解难题。靶向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脱贫劳动力就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二是多维宣传,激励驱动拓岗位。目前已培育省级乡村工匠27名,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62名。三是高效落实,兜底保障提质效。过渡期以来,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11279名;利用帮扶产业收益增设补充性公益岗位1547个;投放“富民生产贷”27909万元,带动5582人实现就业增收。

  培训促动,锻造就业竞争“硬实力”。一是精准摸排,夯实数据“底盘”。组织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敲门行动”,逐户摸排脱贫人口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针对帮扶对象公益岗位到期人员安置难题,创新推出“三张清单”工作机制;依托全国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立“月通报”制度,为精准施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二是创新模式,提升就业“含金量”。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三是强化服务,畅通就业“快车道”。在需求端,全面掌握脱贫人口务工需求;在供给端,“就业滨州 逢九必播”特色品牌家喻户晓。

  服务联动,拓展就业增收“新路径”。一是就近就业,激活“家门口”增收潜力。建成就近就业务工服务场所368个。二是劳务输出,提升组织化就业水平。整合全市劳务公司、劳务工作站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高效劳务协作机制。三是平台带动,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全市110家创业园累计带动607名脱贫人口就业。

  “三环联动”模式驱动脱贫就业工作卓有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达13399人,较过渡期初期增长8%;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