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第5版 文化大院返回
文化视点

“零学费”圆川剧学子艺术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付雅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付雅

  日前,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戏曲表演(川剧)专业五年制高职专科招生简章一经公布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简章中“学制5年、招生30人、学费0元”的信息,打破了多数人对“学艺术等于烧钱”的固有认知。

  “这五年里,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我们还给学生资助一定的伙食补贴和返乡路费。”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徐亮介绍说,“所有资金均为自筹,为学生‘零学费’入学提供保障。这既源于学院创始人对川剧的深厚热爱,也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密不可分。”徐亮口中的学院创始人,正是国家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余开源。

  “川剧是人民的艺术,要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观看川剧《轵侯剑》后,对主演余开源深情嘱托,而这句话之后也成为余开源的毕生理想。

  1999年,在自己艺术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余开源毅然拿出全部积蓄,从“梨园”转身步入“杏坛”,经过26年艰苦奋斗,创办了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非遗传承不能只靠情怀,必须依靠现代教育体系。”余开源深知,今天的川剧人才,不能只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培养,而是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构建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尤为重要。

  2024年,《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川剧传承迎来政策东风。去年9月9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正式揭牌,构建起“中专-专科-本科”贯通式培养体系。今年4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国首个戏曲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戏曲表演(川剧)也正式落户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更难得的是,学生入学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余开源还亲自领衔,组建由四川省文联主席、二度“梅花奖”得主陈智林,三登央视春晚舞台、一招绝技震撼全球的“变脸王”何洪庆,川剧“活化石”、一招一式皆是经典的肖得美等川剧名家组成的“高配”教学团队,共同为川剧学子圆艺术梦。

  谈起办学初衷,余开源感慨万分:“今天我们培养的不只是演员,更是文化火种的传播者。”比如来自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刘肖肖,曾经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自从加入首期非遗川剧传习班后,她不仅系统学习川剧各类技艺,还拍摄了许多精美的川剧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分享川剧知识,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国潮小姐姐”。川剧传习班课程结束后,她将全身心投入到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戏曲表演(川剧)专业五年制高职专科的专业考试准备中。

  站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眉山校区教学楼顶俯瞰,川剧脸谱元素造型的图书馆与实训基地交相辉映,恰似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们要把作坊里的绝活变成课堂里的学问,让年轻人知道川剧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能安身立命的本领。”徐亮告诉记者,从这方天地走出的学子,既有扎根乡野、推动当地竹编技艺蓬勃发展的文化守护者,也有在国际戏剧节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新锐导演,更有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保护的创新者……当职业教育改革为非遗传承注入动能,川剧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摆件”,而是正以万千姿态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川剧传承的数字化、网络化等新路径。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的川剧数字博物馆,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消失的戏台,以AI解析历代名角唱腔特色。“我们要为每个老艺人建立数字档案,让青年一代既能触摸历史温度,又能感受科技力量。”徐亮展示着手机里的川剧传承人数据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