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变“沉睡资源”为“增收源泉”

——福建政和县探索盘活乡村闲置资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生意很不错,高峰时一天营业收入有1万元。”倪淑珍是福建省政和县著名的网红村念山村村民,今年,她把自己的杂物间改造为干净整洁的“有间米铺”餐饮店。

  让倪淑珍颇感意外的是,她手里还多了一本证书——《农村资产资源经营权证书》。凭借这本绿皮“身份证”,原本破旧的杂物间可通过质押、获得“乡村资源流转贷”。

  “过去旧房子空着不值钱,现在连杂物间都能‘生金’!”倪淑珍的感慨,是政和县探索农村综合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的生动缩影。

  以支持农村资源要素流转为切入点,推动农村沉睡资源价值转化,近年来,政和县探索“乡村资源流转贷”“整村振兴贷”、农村资产资源经营权证等综合改革,着力破解乡村资源评估难、流转难、融资难等痛点问题,让资源变股权、股权变资产、资产变现金,带动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资源“上云端” 6209个沉睡资产一键盘活

  政和县位于福建北部、闽江源头,是亿年龙鸟起源地、世界白茶原产地、“朱子文化”孕育地、廖俊波事迹传习地。

  打开“到南平去、助乡村兴”微信小程序,定位政和县,点击“去投资创业”,民宿、竹林、茶山、水上乐园……各类乡村优质资源映入眼帘。

  大学生尤倩倩无意间浏览到这些资源,便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今年,她流转了念山村的一座民房,打造成了咖啡馆。

  “咖啡馆由振兴乡村发展公司装修好,我们只需要购买一些设备,就可以拎包入驻了,非常方便。”尤倩倩介绍,咖啡馆于5月开业,每逢节假日、周末,店内座无虚席。“随着念山村的发展得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咖啡馆生意还会跟着越变越好。”尤倩倩说。

  2024年10月,政和县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意向流转资源开展调查摸底,梳理分类、登记造册,依托“到南平去、助乡村兴”线上平台,将乡村优质资源导入平台,具象化展示各类乡村优质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与此同时,政和县创新开展农村资产资源经营权确权登记,发放专属“身份证”,拓宽产权登记范围,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房等登记颁证。

  目前,全县122个村累计上架租赁、旅游、土特产等10类乡村资源,涉及景点开发、农业发展、餐饮、茶叶加工等多个领域,共计6209个。全县累计办理《政和县农村资产资源经营权证书》164本。

资金“轻松贷” 7000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有了这50万元购买肥料,我们的产量就能上来,生产节奏也会加快。”近日,政和县铁山镇大红村村民张成浩收到政和县农信联社发放的“乡村资源流转贷”后开心地说。

  张成浩原来在泉州蔬菜市场做采购,2023年回乡流转土地100亩,种植大白菜、吊瓜等蔬菜。由于农作物市场价格不稳定、价值评估难等问题,张成浩经营的家庭农场融资困难。“乡村资源流转贷”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乡村资源流转贷”是政和县探索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由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利局、林业局、金融监管支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8家单位联合推出。

  采用“经营权质押”加担保组合方式,“乡村资源流转贷”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振兴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最高300万元的贷款,可用于满足借款人参与乡村资源流转、流转资源的再开发、流转资源经营运营的资金需求。政和县还以整村授信为支点,推出“整村振兴贷”,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为了破解乡村资源流转、整合、经营过程中,投入大、产期长、融资难等问题。政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按照8∶2的风险比例,对乡村资源流转的经营主体进行增信。

  据了解,目前,全县“乡村资源流转贷”已授信211户,授信金额7528万元,已发放贷款196户,贷款金额6961万元。全县“整村振兴贷”获得授信额度3亿元,于7月3日完成首批放款1000万元。

效益“看得见” 施展才华有空间

  一座座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干净的村间小路,夏日色彩缤纷的花花草草把该县王山口村装扮得活色鲜香,俨然一幅江南和美乡村画卷。

  “以前的村道破烂不堪、坑坑洼洼,村民怨声载道。”王山口村党支部书记林志青说。近年来,为了改变王山口村的面貌,王山口村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步骤,深化“千万工程”创新实践,围绕“六美”村庄建设目标,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近年来,我们流转了十多栋民房,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流转贷’资金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村容村貌有了变化,村集体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林志青介绍,村里采取“以修代租”等方式,修缮老建筑、旧民房,利用闲置房屋资源发展咖啡馆、文创店等旅游业态,共吸引32位“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到村投资创业。

  如今的王山口村已成为周边游客节假日、周末的休闲好去处,完成了从村庄到景区的蝶变。2024年,王山口村村集体收入42.5万元。

  王山口村的蝶变,是政和县122个村“沉睡资产”被唤醒的缩影。在政和,越来越多闲置的农房逐渐发展为精品民宿、文创空间、康养基地,“拎包入驻”的优惠政策,让一大批新农人、乡村能人、返乡创业者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创业空间。

  “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金,每一个村庄都焕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政和县委书记黄拔荣说。下一步,政和县将进一步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认清优势、挖掘优势、转化优势,走具有政和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