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沿着218国道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部行驶,窗外荒凉的沙漠一直延伸到天际。突然,一片绿意跃入眼帘:宽阔的湖面泛起涟漪,茂密的苇草随风摇曳,与远方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
日前,记者探访位于若羌县的台特玛湖,眼前的绿洲令人惊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40多年前,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湖泊竟干涸见底。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副处长郑伟告诉记者,作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泊,台特玛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逐年减少,致使干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断流,台特玛湖走向干涸。
为了让台特玛湖重获往日生机,一场规模空前的拯救行动拉开帷幕。2000年,自治区开始组织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总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大西海子水库管理站站长章瑜告诉记者,他们创新采用“双河道、多时段、长历时、小流量”的输水模式,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更利于持续补充地下水。
截至2024年底,台特玛湖输水量已突破102亿立方米,沉睡已久的湖泊被逐渐“激活”,沿岸植物重现生机。“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面积已从2000年的830余平方公里扩大到2023年的1790余平方公里,呈现指数级增长。”章瑜介绍,不仅如此,野鸭、野兔等野生动物再次现身,台特玛湖植物种类从生态输水前的7种增至26种,鸟类种群数量更是较此前增长了115%。
与此同时,湖泊周围的修复也在同步推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主要交通干线国道218线,以及台特玛湖东侧库姆塔格沙漠西缘的流动沙丘空白带,人们建立起7.8万亩以草方格沙障和高立式沙障为核心的防风阻沙固沙锁边工程,一道道生态防护带拔地而起,有力阻隔了风沙对湿地、植被、道路等的侵袭。
如今,台特玛湖水面面积稳定在88平方公里左右,不仅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更有效遏制了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合龙的趋势,一场生态奇迹在大漠深处悄然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