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年轻人看视频时,总喜欢打开弹幕,任那些即时的评论和感叹在屏幕之上飘过。人们说,这样才不会孤单,如同隔空与无数人同时观看,彼此在文字中相逢,心意在弹幕里交会。然而,我却想,我们寻常日子里的那些生动,何尝不是被我们忽略的“弹幕”呢?它们并非闪烁于屏幕上,而是真实地飘荡于我们生活的日常里,只待有心人发现。
菜市场便是这般“弹幕”最自由自在之处。一位卖菱角的老大爷,面容黝黑,皱纹深如沟壑,正坐在矮凳上,面前青壳沾着晨露的菱角,水灵灵地堆在竹筐之中。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走近,指着菱角便问:“大爷,这水果多少钱一斤?”话音未落,大爷眉毛一竖,声音响亮得如同敲响一口铜锣:“菱角不是水果!”这一声骤然划破空气,让周围的喧闹都顿了一顿。女子愕然片刻,随后笑出了声,周围人也跟着笑起来,那笑声,竟成了大爷这一喝之后,众人纷纷应和而起的“弹幕”回声,在摊位间荡出涟漪。
不远处豆腐摊前,一位中年妇人买完豆腐,竟对着白嫩豆腐唱起歌来:“豆腐西施豆腐美,白白嫩嫩好滋味……”嗓音清亮,水灵灵宛如豆腐刚出屉一般。歌声在空气里飘荡,恰似一条无端弹出的明亮“弹幕”,引得近旁几个买菜的妇人先是惊讶,继而捂嘴偷笑,最后也随调子轻轻附和着哼唱。歌声飘浮在菜市场的腥湿里,交融在鸡鸭叫声中,竟如一条活泼的游鱼,在斑斓多彩的市井之河中穿梭,让沉闷的日常陡然焕发出轻快的生机。
若再留心,“弹幕”更从四面八方的缝隙中钻出来。公交车上,一个孩子指着窗外飘过的白云,童言无忌地大叫:“像棉花糖一样!”走在村里,老人迎面走来时,对着你微微一笑,轻声说:“吃饭了么?”……这些话语,皆是生活中不经意间弹出的小小注脚,短促而鲜明,只轻轻一碰,便瞬间消融在时间之河里。它们像小石子投入水面,激起微澜后迅速消失,却搅动了我们内心的平静,泛起一丝丝涟漪。
我们常抱怨生活乏味、寡淡。然而我们可曾想过,也许不是生活本身贫瘠,而是我们关闭了生活中“弹幕”的开关?那些打断节奏的声响、看似突兀的插话、无端的哼唱、陌生人的搭腔,正是生活主动送来的即时评论。它们不依剧本,未经剪辑,自由地飘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画面之上。
若你愿意,不妨也打开心上的那扇“弹幕”之窗吧——接收这些即兴的馈赠,亦成为别人的馈赠者。生活的“剧情”或许依旧寻常,但有了这些即时、自发、带着体温的“弹幕”飘过,那剧本便不再苍白,开始有了意外的惊喜与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