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第8版 百姓茶坊返回
乡村纪事

织溪渔歌

徐世尧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05日 徐世尧

  织溪是湖州织里古镇的母亲河,南接荻塘运河,北入烟波浩渺的南太湖。沿溪有多条支流,每条小溪都有好听的名字,小船在织溪里驶往客乡异地,昼夜不息。

  织溪里的舟楫,渔船品类众多。太阳初升,宽阔的五溪漾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名为“撒网船”的渔船开始作业了,丈夫立在船头,眼角瞟往前方,似乎在选择下网的位置,妻子在船艄轻轻地摇橹。后舱里有个扎着红头绳的幼童,身上拴着安全带,嘴里呀呀地唱着童谣。渔夫站立船头整理好渔网,摆开了架势,只见他双手托着渔网,猛地旋转身子,大网撒向空中,随即呈圆弧状落入水中。渔夫一边捏紧绳,一边指点着妻子摇橹的速度。俄顷,渔夫慢慢收网。他每次撒网都有收获,站在岸上望去,银白色的光束在网上闪烁,渔夫脸上的笑容也在闪跃。他把网住的鲫鱼、白鱼、鲢鱼一条条抓起放于舱内。那个小舱是特制的,几根很小的铁栅,连通河港的活水,鲜鱼放养于舱内,如同在河里一般自由灵动。

  织溪曾是渔舟的领地。有一种叫丝网船的,渔夫把白色的丝网挡拦于河道交汇处,特意将船板震动弄出声响,惊动鱼类。鱼蹿动时会撞上丝网,挣扎不脱,便成了俘虏。

  或有钓鱼船,渔夫将食饵放在串线的铁钩上,黄昏时分在选择好的河道放下,黎明收起钓钩,准有不小收获。

  你看到过扒螺蛳船吗?它更是织溪的一道风景,船形与普通渔舟近似,船首设置八仙桌大小的木盘,周围镶有四五寸高的框边。渔夫左手执有长柄的网兜,右手拿着木制的扒耙,伸入河里用力扒拉,网兜扒满后收起倒入木盘,准能收获不少螺蛳、河蚌及小鱼小虾。

  也许你不知道“滚桥堍”,它是由几户渔民合作的捕鱼方式。织溪上有妙音桥、睦嘉桥、秋稼塘桥、虹桥、玉杼桥等多座古老石桥,休眠的鱼类就躲藏在桥堍的石洞缝隙里。“滚桥堍”的人在河边竖好竹竿,用白布将桥堍紧紧围住,在河水中放入生石灰,用专用杵杆来回搅动河水。鱼儿受呛,就蹿出桥洞石缝蹿上水面,随即被渔夫用网兜捞起放入清水,有鲫鱼、汪丁、黑鱼、鳜鱼等,有时还会捕到甲鱼。晕乎的鱼儿放入清水几分钟后,即活跃如初。

  织溪旁边有个叫云村的自然村,村民祖传木鸭(鸬鹚)捕鱼技艺。他们抱团作业,一般有五六条小船,每条船上有七八只木鸭。进入织溪,渔夫有意“招摇过市”,将木鸭赶入河中,嘴里吆唱捕鱼号子,木鸭们听着号令,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嘴里衔着鲜鱼,它们的脖子被主人拴着绳结,鱼儿吞不入肚,被渔夫挤出后又将木鸭赶入水中。

  织里的渔民会唱湖州山歌,包含水上生活、地方风景、历史故事、男女爱情等题材,调子悠扬动听。笔者近期觅得一首渔歌,是一年四季吃鱼的内容,听起来别有味道。

  “南太湖岸好风光,一年四季吃鱼忙。正月里那条鲤鱼要跳龙门唉,二月里银鱼丝塌蛋嫩又黄,三月里来菜花鲫鱼鲜,四月花鳜鱼么有介尺把长,五月里逆鱼满盆煎,小暑黄鳝么过端午,六月蹉条鱼么来聚阵,七月黑鳢头挍子要做娘亲,八月鳗鳢滚滚壮,九雌十雄吃湖蟹,十一月鳊鱼滚滚壮,十二月里闹厨房大鱼小鱼齐落网。”

  织溪的东端虹桥头是住家渔民的聚散地。清晨,渔夫们摇橹而出,他们唱着古老的渔歌,唱着沧桑的捕鱼号子,摇往荻塘,摇向西山漾,穿梭在苇草丛生的太湖溇港,开始一天的捕捞作业。下午二三时,各类渔舟纷纷归来,男人们晾晒渔网,喝茶小憩。女人提着鱼篓或木盆,在老街东市的廊棚下设摊卖鱼。“卖螺蛳蚬肉啦”“新鲜活跳的白鱼鳜鱼要伐”,渔妇悠扬的叫卖声穿越半条扁担街,盈满悠长的巷弄。

  傍晚,数以百计的渔舟在此泊夜,无数渔灯闪烁着明明暗暗的眼睛。狭窄的船舱里,炊烟袅袅升起,主妇烹煎好新鲜鱼虾,合家盘腿而坐,渔夫就着老酒,咂着嘴品味艰辛与欢乐融拌的生活。

  如今,为了保护生态,太湖禁渔,渔民上了岸,但织溪里的渔歌,依然回荡在水乡古镇人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