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第7版 数字乡村返回

安徽省利辛县

“云”上养牛 全程追溯筑牢舌尖安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丁乐坤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03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丁乐坤

  在安徽省利辛县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牛舍内,数千头肉牛正悠然自得地咀嚼着饲料,耳边萦绕着轻柔的音乐,智能耳标闪烁着微光,头顶上的AI摄像头实时捕捉着每一头牛的动态……

  这里没有传统养牛场的脏乱与嘈杂,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牧场”。近年来,利辛县以“秸秆变肉”工程为契机,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重塑肉牛产业,通过搭建“徽牛云”平台让“云上养牛”成为现实。

  走进牧场,每头牛的耳朵上都佩戴着黄色智能耳标。这枚小小的耳标,实则是牛的“数字身份证”——内置电子芯片,实时记录着牛的入场时间、饲喂情况、健康数据,甚至包括运动量和采食量。一旦某头牛的体温或活动量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通过“徽牛云”平台发出预警,技术人员可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相当长时间以来,耳标在肉牛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浩翔养殖业务中心生产经理王笋介绍,过去使用的标记数字的普通塑料耳标,可记录的信息很少,即便是标记着二维码的耳标,喷漆也极易受损,识别率较低。如今,基于“徽牛云”平台打造的新一代的智控耳标每10秒即上报数据,完整记录温度、运动量等重要数据,且支持耳标点亮、定位查找、区块链溯源等功能,为智慧化养殖提供支撑。

  要想提升牛肉的品质,科学配比的饲料必不可少。来到养殖基地饲料配制控制室,两块屏幕实时显示的是自动配料系统和精准饲喂系统。“饲料配方由营养师上传至系统,上料师傅根据显示屏记录的数据将饲料按需加入,保证误差控制在3%以内,保证饲料加工和营养配方基本是吻合的,这样营养摄入更均衡,更能保障产出牛肉的品质。”王笋说。

  “过去养牛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王笋对记者感慨道。他管理着上千头肉牛,但日常巡查只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平台数据,就能精准掌握每头牛的生长状态。智能饲喂系统根据耳标数据自动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营养精准供给;牛舍的温湿度、通风系统则由物联网设备自动调控,为肉牛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徽牛云”平台正是打造“云上牧场”的基础,作为利辛县肉牛产业数字化的核心,该平台由政府牵头搭建,集供应链管理、营养饲喂、健康监测、食品安全追溯等功能于一体,平台通过对生产成本的精准控制,使得每出栏一头牛可节约养殖成本100元,规模化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此外,“徽牛云”平台也让每一块牛肉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通过打造“徽牛码”食品质量溯源体系,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知晓一块牛肉的“前世今生”。“从源头把控品质,打造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冷链运输、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打通从牧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让消费者吃肉更放心。”安徽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庆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为支撑,以全产业链化为途径,打通食品链上下游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有效保障肉牛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安徽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徽牛云平台入驻肉牛规模养殖场1488余家,覆盖全省肉牛93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