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第4版 综合新闻返回
稳岗促就业

清华大学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校企合作——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农民日报 | 2025年07月03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响亮的口号,彰显着清华大学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的使命担当。作为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环节,清华大学全面推进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国家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学校持续推进行业和地域的优化专项行动,采取加大就业资源供给、强化职业辅导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等多项措施,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据清华大学数据,近5年清华大学2300余名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等领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到重点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超80%。2024届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56.2%,连续10年超过50%,赴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同步增长16.5%,较2020年翻了一番。

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又到一年毕业季。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冯晨龙坦言:“学校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最终的职业选择。”毕业后,冯晨龙将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前往成都参与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工作,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校期间,土木工程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赵金瀚参加了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举办的“地域行”活动,在前往西部地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当地政府和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毕业后,赵金瀚将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尽己所能为当地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精密仪器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林逸晗即将入职厦门大学,投身教育科研事业:“高端视觉传感是国家重点研究方向,在产业界也有很大需求,目前还存在性能瓶颈。让个人职业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正确的选择。”

  “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学校希望把他们输送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紧缺的领域,在广阔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介绍。

建立“1+N”综合就业服务模式

  今年3月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就业洽谈会上,全国30个省区市72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上万个招聘职位,涵盖了信息技术、制造业、能源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

  本次就业洽谈会照旧设立了“大国重器”专场,集中邀请了140余家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在“西部东北”专场,西部和东北地区近160家单位来校招聘。

  “在一些国家重点倡导的新兴产业,存在社会知名度不高,或是学生群体中关注度不足、了解不充分,这就需要学校开展职业辅导与服务,引入企业资源,搭建沟通桥梁,并做好保障工作,从而破除信息的不对称,引导学生认知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领域,让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充分交流的前提下进行双向选择。”负责人表示。

  为此,清华大学创新构建“1+N”招聘服务模式,以一场专场招聘会为核心,配套N项职业发展辅导活动,包括行业讲座、企业开放日、应聘行实践、校友沙龙等,每年覆盖学生两万余人次。

  “采用‘1+N’模式,让学生通过讲座形成行业认知的基础上,前往企业实地参访,切身体会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行业需求,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显著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负责人介绍。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走进制造业、走进能源业”等系列活动,主动联络相关领域的重点用人单位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学校还创新举办“国防科技人才月”“西部东北人才月”等系列活动,邀请这些单位和省份“组团式”入校引才。学校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重点单位,与中核集团、中航工业、中国兵工集团等10多家军工央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深化人才合作。

  自2022年起,清华大学开展“应聘行”重点企业就业实践,每年组织近40支队伍、600余人次毕业生前往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实践。毕业生现场投递简历并面试交流,可当场签订就业意向书,也为企业进一步回访交流提供了抓手。

  2025年“清华学子应聘行”已组织近250人次毕业生,分批次赴重庆、成都、大连等地。在每次行程中,学校会“打包”多家头部企业,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先考察再就业,整体就业转化率超20%。

  在象牙塔里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哪些领域?相关行业发展到哪个阶段了,机遇在哪里,怎样找到广阔舞台实现自我价值?自己所学的哪些知识能够匹配企业所需,哪些方面的能力亟待强化?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有一支由重点企业HR和校友导师组成的300人左右的“导师团”,着力提升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和规划能力:首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对行业发展有更加前沿的了解,从而找准职业定位;其次,传授求职技能,开展笔试辅导、模拟面试等实战训练;每年行业导师还提供数千人次“一对一”咨询服务,针对个人提供长期职业规划建议。